美学,从训练感受开始2019-01-11 10:55:17

undefined


看书法老师写了一副字:“冬至抄经,双倍潜阳。”是时候开始潜藏开始做功课了,冬至日开始每日习字,用笔尖静静的和自己共舞,享受这一个人的狂欢。


中文专栏和日文专栏也尝试着用毛笔写,开始丑的无法忍受,转念一想,能丑成这样也不容易,也坚持下来了。能忍受自己丑,接纳自己丑,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修炼吧!因为忍耐自己,最不能忍耐。


当时同时用毛笔写中文和日文,发现日文写的比中文好看一点,虽然都很丑,但是还是能分出大丑和二丑,原因是审美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日本书法不追求中锋,似乎偏锋更接近他们追求极致的审美,而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追求阴阳平衡的中庸之道,这点已融入骨血。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有一次把毛笔写的日文稿子给日本杂志总编看,她说我这个水平在日本已经可以成为书家了,我愕然,当然想必是溢美之词,但是写惯中锋的人写偏锋,似乎更易驾驭。因为时刻保持不偏不倚是最难的,这意味着高度的稳定性、专注度和敏感度。


字如其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情就会写出什么样的字,书法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在纸上的影像艺术,他的妙处是在泼墨挥毫之间,表达自己的性情,同时,对笔墨的不断锤炼反过来成就更高的修为。


蒋勋说:“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书法并不是技巧,而是一种审美。看线条的美、点捺之间的美、空白的美,进入纯粹的美的陶醉,书法的艺术性才显现出来。” 


我学茶,从美进入,学书法也是,美这个东西,太容易让人动情动心。但写着写着我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写的有多美,而是透过写字泡茶这些事,爱上自己的感觉。我要的只是这种感觉,结果渐渐的不重要了,因为我足够享受当下,这点已经值了。当目的性不明显的时候,过程的美才真正显现出来,对书法灵魂之美才能感受出来。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在写字的某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太功利太有目的性,已经完全感受不到教育孩子当下的那种快乐,育儿其实是难得的重新教育自己的机会,沿途的风景非常美好,甚至有时超过终点本身,生命这般车,终点都一样,过程快乐幸福最重要,享受当下的人才最有智慧,而我们常常本末倒置了。书法之美,意外的让我放下了对教育孩子的执念。


美学,从美进入,然后放下美,不执著于美,最后才能成就大美。书圣王羲之厉害,但是他的老师卫夫人更厉害,他传给王羲之的《笔阵图》,完全是超越了书法本身,是感受生命感受自然的高等教育。她说,写一横,要像“千里阵云”;写一竖,要像“万岁枯藤”;写一点要像“高峰坠石”,所有一切都取法自然,感受自然而来。


书法的美,与生命息息相关。高峰坠石,是感受点的速度和质量;“千里阵云”,是感受胸怀的开阔和气度;“万岁枯藤”是感受植物的坚忍不拔。书法之美,在天地万物之间。《笔阵图》里藏着书法的至高心法:线条把我和世界万物连接起来,用万物之美成全书法之美。美学教育,是感受教育。丧失了感受,便是丧失了美。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书法,非常迅速的收摄心神,把关注外在的心收回来,安住当下。渐渐的我觉得我的大丑和二丑们,开始出现了“行气”,字与字之间有种互相牵挂互相欣赏的感觉,不管外在如何嫌弃,字与字不离不弃,相生相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气周流,放眼望去,一派逍遥。这线条的艺术,真的可以传达自己的性情甚至心情。后来打开一些老的线装本,不用看字,也能微微的感受写字者当时的心情和心境。


感受,是件神奇的事,他完全跨越了时空,振动在虚空之中,和他同频的人就会共振。当一个人能与天地相交感的时候,能得到很多原本不属于他的智慧,也许就是古人说的“天授神传”吧!以前总想要发明创造,现在我觉得能传承都足够丰富足够高远。东西方,都有“伏藏”的传说,神或者祖先把某些智慧和能力藏在湖水、山洞中,封印住,后人如果能接通,就能直接得到这些宝藏。就像某位从未学过医的活佛,突然接通了,在帐篷里奋笔疾书,把失传了很久了古医书和佛经都写下来。以前觉得玄之又玄的事,当你开始“感觉”越来越发达的时候,你会惊叹:传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真正的历史,历史有时候才是真正的传说。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中国人说“虚空藏”,虚空中储存着很多信息能量,是需要密码才能打开进入的,就像云储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那些感受到万物和自己的人,才能成为接受的“法器”,而后天的学习方式是很难得到的,只有恢复先天感知,才能接近智慧的源头。

 

汉字是打开中国文化之门的钥匙,“觉”,既可以是“睡觉”,也可以做“觉悟”,把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浓缩在一个字当中,并表达高度的哲学思想,应该只有汉字可以做到。睡觉还是觉悟,一念之间,也许还是一种相生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灌输的知识越来越多,感受自然的越来越少,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知无觉的人。茶艺和书法都是方便法门,能培养或者说恢复一个人对世界万物感知的“觉”的能力,借助书法和茶道美学,感知自然之美,天地的万千变化,还有万物生长的艰辛,最终要回到自己的生命状态,也许这才是美学的终极意义吧。

 

最喜欢蒋勋说的那句:“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undefined


本期编辑✎ 离苏

图片来源:文人空间及花瓣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