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茶文化审美特征形成的影响2019-01-11 15:25:05

undefined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

 

周文君对于“审美文化”的阐释和观点,他在《关于审美文化》一文中提到:“审美文化在人类的文化史上并不仅仅存在于高级阶段。审美文化应该是包括了一切体现人类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审美性质,并且可供人们审美关照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文化,因此,古代、近代、现代、西方、东方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文化都产生了丰富的审美文化。”

 

他认为,审美文化学并不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全部,而是从一个特定的审美的视角,以特定的审美态度,去研究文化系统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那一部分,去发掘文化中的审美元素、质和审美品格,以扩展人们的审美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和丰富审美体验。总之,审美文化是人们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对待文化产品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现象,是文化大系统中的最具审美性的那一部分,而且审美文化具有审美的超越性。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一种通过自我修养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修养文化。它不像西方审美文化那样包含着某种浓重的宗教色彩,它不是对救赎的消极等待而是自觉地努力和积极地争取是一种感性生命自由选择的人生愉悦。因为它常常引发和伴随无对象审美,因而是非纯粹的审美;但又因为它总是与人生的价值实现和价值理想紧密相连,从而又是一种体现人生境界的审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实质上是在传统文化思想中超越自我、超越有限,从而实现大我、无我和无限的超越性文化形态。

 

以劳动创造收获和以技艺歌颂快乐的中国,长期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这种民族文化的积淀、发展与茶中所凝聚的智慧产生了某种对应,于是茶成为文化且成为审美文化便成为必然。事实证明,自然而附有灵性的茶,以平凡却不失高雅的方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各个阶层中,形成各有特色的习俗与审美情趣,渗透到不同文化、宗教等诸多精神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修养,从而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精神关照,溶之于民俗与社交礼仪,展现了“真善美”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undefined

undefined


/中国茶文化审美精神/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过程。而茶作为一种文化进入文人雅士的精神领域,上升到精神层面,具有精神内涵后,中国茶道精神得以正式确立。茶文化在形成、发展的各个时期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质,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因此,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中国茶文化审美精神的确立过程,也是历代文人审美情趣、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南怀瑾讲述的《庄子諵哗》开场白处的一段: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儒家的“温柔敦厚”与道家的“空灵洒脱”柔揉构成主干。赖功欧先生在《茶哲睿智》中则说到:“儒释道三家都与中国茶文化有甚深的渊源关系,应该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地作用于茶文化,又曾综合地融贯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融汇成中国茶道的基木格调与风貌。……没有儒释道的共同参与,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与体味这种文化了。”由此可见,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儒释道美学思想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审美精神的确立,对茶人人生境界的提升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茶道“中和之美”与儒家思想/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礼记·中庸》中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及后儒演绎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都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和”之道。

 

儒家万物相生、天人和谐的自然观念,引入艺术美学观念领域,就生出“中和”之美这一审美观念。儒家的中和思想对茶文化的形成影响极深,不论《茶经》等茶书著作中体现的中和美学思想,还是煎茶烹饮实践中强调的过犹不及、恰到好处,都与中华民族温和敦厚的民族特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独具东方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滋润和影响。

 

茶性通人性。茶道的“中和”之意,就是在对茶性的品赏中,使茶人达乎自然的本性,即善的本性。人与茶的相处,体现了天地万物平衡生长、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和敦厚和敬的人伦观。茶能温润人心,调和性情,清净人欲,而使社会达到仁礼之治。这一茶道美学维度也就是儒家所讲的“天下之大本”和“天下之达道”。

 

《四标诗》中记载了陆羽讲过的一段话,“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陆羽的道德行为准则。“推能归美”是指待人友善,尽量成全他人,善待朋友,与人为善。“居闲趣寂”是指要保持平静闲适的心态,不为外物乱世所千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坦然,以超然的目光去关注世态,去关注人生。只有内心虚静寂然,才能不为世俗羁绊,才能超凡脱俗,享受人生之乐。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茶道中的“天人合一”/


“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谈欵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道家崇尚自然,力求在恬淡中追求生命的超脱。而茶契合自然,采天地之灵气,茶性俭而清和、自然淳朴,因此道家认为长期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除却污浊之气,又可修心养性,有助于修炼。所以道家对饮茶十分重视,并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两千多年来,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也己成为中国人思想深处的最高理想境界,特别是影响中国人的艺术生活,是中国文化东方韵味的木质所在。”

 

作为生活艺术化的中国茶事,其追求自然的倾向,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澹然无极而众美”的境界也就成为茶人的人生追求与理想目标。总之中国文人在品茶时寄情山水,亲近自然的倾向与道家崇尚自然的理念有着莫大的联系。而且在茶事上的求真、求自然的原则也受到道家“返璞归真”理念的深刻影响。同时道家的“虚静”思想也与茶之“静”性相通,于是“茶的自然本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实然形态。也就是说,决定了一种文化—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茶道与释家的“禅茶一味”/


“茶禅一味”明确表明了禅宗思想对茶文化形成的影响和作用。在古代,寺院僧人种茶、饮茶成为一门专门的功课,这些僧侣文人对茶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教与茶结姻想必是因为佛教的顿悟与饮茶的了悟有相同一致之处。


正如梁子所描述的:“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水判定,点茶时的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等,都借助事茶体悟佛性,喝进大自然的精英,换来脑清意爽生出一缕缕佛国美景。”禅宗的美学精神在于超越实体达到悟的境界,而这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境界,因此禅宗对茶文化形成、发展、繁荣的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中国传统士人以“林泉之心”,“以玄对山水”、“澄怀味象”的审美超越心态,体悟茶道,妙悟自然,从而达到了对茶,对人生,对宇宙的体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几多沉浮,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

 

中国茶文化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在茶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的一面镜子,不但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而且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的超越审美心态。因此我们说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而且是一种具有典型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东方审美文化。



undefined


作者:离苏丨弘益茶道美学主笔

责任编辑:离苏

图片来源:文人空间|摄

参考文献:李婧. 清茶远韵——中国茶文化的审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孔颖达著,吕友仁整理:《礼记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