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学院
近期课程
课程回顾
花学院
近期课程
课程回顾
香学院
近期课程
课程回顾
茶书房
弘益手造
弘益茶道美学
找到我们
校长的话
学堂名师
学校简介
弘益微店
校长的话
校长周记 | 茶人在佛光·思与行
壹 谁是佛陀? 从昆明出发,飞到台北。我们的目的地是高雄佛光山。 佛光山佛陀远眺 春节期间,这注定是一次不同的旅程,十余天的时间里,弘益大学堂的教师团队来到台湾公益奉茶,每天要面对佛光山近十万游客举办多场茶会。还将策划承办一场名为:“首届两岸中华茶文化论坛”的盛大文化交流活动,在一杯茶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信与美好。工作满满,但每每能为茶代言,劝人饮茶,我们总是热情以待。 弘益大学堂教师团在佛陀纪念馆公益奉茶 常驻佛门圣地,内心不免开始思考生命中长久的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将行住座卧在一个名为“佛陀纪念馆”的宏大建筑群里。世界上博物馆不胜枚举,这一间,却是单单为了纪念一位王子,一位觉悟者,一位宗教领袖,一位人类导师——佛陀而建立的。为佛陀而修建的庙宇已经无数,而博物馆,是一个全新的空间形式。 可是,究竟谁是佛陀?或者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位曾经和我们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在迈向佛光山的旅途中,已经整整一年没有飞行的我,克服着恐机症带来的巨大困扰,只能用世俗下眼光来思考佛陀。可即使在世俗的世界里,他也是一位成功者,或者说,是最成功的那一类型。因为,他的成就长久的跨越时间,2500年来,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画在墙上,写在书里,变身舞蹈,拍成电影。2500年来,他的思想影响着人类,今天全世界至少有5亿人虔诚地诵读着他的话语“如是我闻”。无数智慧的大脑背诵,传播,演绎他的思想,仅仅中国一地,就成就了以他的思想为主旨的八大宗派,千年不怠。 与台湾著名出版家高希均茶叙 高希均先生给笔者题签 这一切昭示着,佛陀,是一位已经打败时间的成功人士。 他是印度人,即便以中国儒家的观念来衡量成功,他依然是最成功的那一类。“立功、立德,立言”是三不朽,佛陀全部做到了。世人无法因为权力记住一个人,就像我们早已经无法说出明清所有的帝王的名字。世人也无法因为金钱记住一个人,就像我们已经无法说三十年前那些富豪榜上的前三甲。权利与财富,如流水般被世界遗忘,被时间打败。而佛陀的成就,却标志人类认知中的某种永恒。 佛光山最真诚的祝福:吉祥 不仅如此。佛陀,还是一位放弃者。 他曾经是一个王子,拥有一个在中国人看来不是很大的国家的继承权。然而,这毕竟是一个主权完整的王国,在世俗看来,这是可以为所欲为,放纵理想的好机会。年轻的王子却只在王宫附近“旅行”了一圈,就发现了人间的真相——“苦”。为了解脱这种人类无法逃脱的“苦”的命运,他选择逃离,选择去长途学习。佛陀,放弃了他的国家。 他曾经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的妻子颜如美玉,他的后代聪慧非常。当他第一次发现生命中的疑问时,他显然已经无法尽到自己世俗家庭中的责任。或者说,这种责任,相比他必须去承担的更大责任,是一种现世的冲突。佛陀这一次,放弃了家庭。 他曾经是一个“人”。拥有健美的体魄,俊美的外表。可是在洞察到了一个“大”问题后,他毅然走上了印度式的苦修之旅。对肉身的忽视甚至是折磨,希求在精神上得到灵光一现的觉悟。他变得骨瘦如柴,变得污浊褴褛。这一次,佛陀甚至放弃了“自我”。 佛陀,究竟是谁? 我要到他的纪念馆去寻找答案。 李乐骏 戊戌年春,记于台北桃园机场 贰 佛光声闻 戊戌年春节,来到佛光山的第一天,许多人被大建筑大佛像大剧场所吸引,然而那些小去处小人物小细节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甚至更加可以从中品味出不凡的意味。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远眺 慈容法师告诉我们,佛陀纪念馆内,仅仅厕所,就有1000间。星云大师提倡“三好四给”其中之一就是给人方便。佛馆不仅仅是佛陀的道场,更是人间的欢喜乐园,设计处处以人为本。每一间厕所,卫生程度令人赏心悦目。更为我惊讶的是,打扫这千余间厕所的清洁人员,不是领薪水的保洁员工,全是佛光山来自各地的护法义工。每一天,六七百位不拿工资的义工,把世间最污秽空间,勤勤恳恳的做出了令人赞叹的高度。 员工还是义工,是个大问题。 星云大师笔耕不辍的缝纫机 曾有一个调查,旨在找出为何美国的血液供应体系中血液的感染率会明显的高于英国。最后发现原因是美国的供应体系当中,采集血液的源头不太一样,以购买血液为主,献血为辅,而英国则刚好倒过来。这就是说,用钱买来的血液其质量反而比不用钱得到的血液质量要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原来在英国,献血之人不追求物质回报,献血之时,其献血行为是出于一种道德承诺,献血人在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包含着一种高尚的情感需求。而在美国的血液供应系统中,由于过分强调物质回报,所以提供血液的人觉得这仅是一桩买卖而已,一方面买血人要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同时对自己血液的质量以及可能引发的恶果漠不关心。 买来的血没有捐来的血干净。 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叫“义工”,只图物质回报的工作叫“员工”。 如果内心愿意,人人都可以成为义工,处处都可以成为义工奉献分享的道场。 星云大师作品《无声息的歌唱》作品书影 拿到一本以佛陀名字命名的刊物《乔达摩》,看到封面上的新年贺词“忠义传家”,仔细琢磨一番。 狗年,很多人想到的是“旺”。星云大师想到确是“忠”。旺不过是狗的叫声,忠才是狗的生命。正如忠义传家的英文:A Family Legacy of Loyalty and Honor。一个国家,一个家庭,可以传承的最大家族遗产,莫过于忠诚与荣誉。所谓“贵族”,向来绝不仅仅是锦衣玉食,而顶顶关乎此二词。旺不过是小吉,忠才有大义。 佛陀纪念馆馆刊《乔达摩》,书影 在接驳车中,我看到一位母亲在悉心的照顾她已经很高大的儿子。这位青年看来,有明显的智力残疾,令人惋惜。母亲一点一滴,都要时刻关注,非常不易,她们来到寺庙道场,大概也是为了祈福健康。因为生活的苦闷,或者身体病痛,我们开始希冀解脱自在,所以常常因此而步入佛门。而往往当我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的时候,却最容易忽视对信仰上的挂怀。学佛不是求佛,而是用成佛的态度去行佛。我们从来不可能在与佛的“交易”中占到半点便宜。学佛之路,是完全基于“自力”的修行。佛陀能做到的,2500年前,已经全部奉献。剩下的,是众生自己的道路。 我们的身体终将消亡,生死这件大事,决不能等到病痛加身之时才来思考,而应勤勤擦拭内心,保持觉知警醒。为一个个不健康的生命祈祷,也要感谢我们在轮回中如中彩票一般获得人身,甚至还拥有健康。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生命没有抱怨,我们何其幸运。对于人生大事的思考,更要从当下出发,刻不容缓。 李乐骏 戊戌年春,记于高雄佛光山三好楼
2019-01-10
校长的话
樂言 | 茶道美学的三个层次之一
作为一名茶人,每天,都要和茶席交往。展布茶席的过程,就像坦露我们内心的格局深浅一般。敏锐的观者,可以由此洞见布席者的真实自性。所以,茶之席者,坦诚也。 茶席设计是不断坦诚内心的过程,其具体步骤,也是茶师展现自己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的核心载体之一。茶道的美在茶席的设计中得到了一个最为直接的体现。 然而什么是茶道的美?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茶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美,却又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去归纳茶道的美。在一次又一次的饮茶过程中我们或许都能感受到茶道之美是那么的显而易见,那么的环绕左右。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我们则通过感觉器官第一时间捕获了这种美的存在。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当人的感觉器官被美所吸引,这种直觉,来源于我们是眼睛、耳朵、鼻子等等所感受到的一切,这就是茶道美学的第一个阶段,茶道的视觉美、感觉美,或可称之为以外在形式为载体的美。 茶席就是茶道美的形式载体之一,它是茶道之美的开端,当我们展布茶席开始用我们的灵感去创作时,我们正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封闭且唯美的茶者空间。茶席,就是茶者的心灵天地。茶席间茶具的位置与距离,器物的选择,颜色的取舍,素花还是枯荷,泼墨抑或留白,都是茶席设计中茶者灵感的自由想象。在茶席面前,纵然现实世界不够完美,茶者也要尽其所能去营造一份短暂的完美,让所有看到这样一幅人文美景的人们心生向往,心生感动。 茶道之美的第一个层次,正是来源于这种可知可感的形式之美。 乐骏的话: 宅,是一种理想。今天叫宅男,古时称寓公。 作为一名热爱着“宅”这一项事业的人来说,最近一年来,我痛失一“癖”。 走到哪,被人问起,听说你会写点东西,有过专栏,但消失已久。编辑也说,你的专栏,期数最少。 捡起没发表过的旧文章,认真的新修改过,为这份称为“茶道美学”的微刊,谈谈一些茶道与美学的浅见。 最近,做的,比说的多,请指正!
2019-01-10
校长的话
2017,做一个拥抱价值远离估值的茶人 | 新年寄语
不和过去再见,只向未来问好。 在新年的第一天,你好吗?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刻,脚下的土地在不断松动,一切在快速崩塌,一切在快速崛起。这是一个谷底的时刻,所有人都在努力爬升,有人失去了力量,有人坚持着方向。 作为一名茶人,应该和这个世界,单独的,喝一杯茶。 过去的漫长的一年,茶行业正在深刻剧烈的变化着,如果要问变化的方向,或许并没有向着好的方向,也没有向着坏的方向,而是在两者之间剧烈的摇摆着。我们从未看到,一个如此古老的行业,如此的纠结,如此的不安。 2016年底,茶行业的许多媒体正在总结这一年的种种“十大”。令人遗憾的是,高居流量榜首的,皆是爆料行业丑闻恶态的稿子。茶,不好做了。茶界,真的很乱。茶人,真的不行了。这些缺乏调查,有违传播素养的稿子,在一个历史上就以智慧沉稳著称的群体里大肆转发,让我们深刻的反思,未来,真的那么糟糕?茶,真的可以如此不堪吗? 茶这个行业,失掉善意的表达,失掉对于美好的向往,还能剩下什么? 面对旧,失掉信念,只要新,一往无前。每一天,这个最应该抱持匠心与传承的行业,新人涌入,旧人谢幕,觥筹交错里,茶文化是被诟病的靶子,不喝茶的人正在指导着喝茶的人找到方向,只有卖掉自己,只有快速套现自我,才是众望所归。 一杯茶,此时不过是镁光灯下寂寞的陪衬。 浮躁,溢于言表的浮躁,在这个有着丰厚历史积淀与光荣自信的行业里,弥漫。 作为一名从2004年开始进入茶行业的茶人,深处茶产业浪潮中,我从未排斥商业和创新的力量,甚至是其坚定的价值拥护者。然而过去的2016年,无数现象,让我们看到一个重利益大于意义,重估值大于价值的彷徨年。 鼓起勇气问自己一句:对财富赤裸裸的欲望是你选择做茶时曾经的那个理由吗? 高级茶师课程 高级评茶员课程 中华煎茶道课程 中华花艺课程 中华和香课程 站在新年的第一天,站在一个产业摇摆的时刻。必须坚定的发出声音:茶人,是天生为追寻价值而存在的。估值,只能是顺带的结果。这句话,不可以反过来。 我有几点理由。 其一、互联网是一个正在过时的概念,茶人要有更大的价值定力去面对互联网。 没有人今天会去赞美电,因为电,已经是常态,已经是百姓寻常。中国的互联网,正在或者已经成为和电一样的存在,互联网不一件新闻,而是旧闻矣。茶行业并非是徘徊在互联网门口的一个新面孔,相反,茶行业很早就将互联网抱得紧紧的。而在光鲜的虚拟世界外,许多从业者已经开始疏于对:茶工艺、茶园、茶店、茶馆、茶冲泡、茶文化等茶实体内容的探索与创践。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已经过剩,而茶行业缺乏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去占有引领这些基础设施才是问题的关键。讨论工具没有意义,使用工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才是当代茶人的方向。 首届当代生活美学论坛·云南省博物馆 弘益公益讲坛 王旭峰老师矛盾文学奖作品《茶人三部曲》 报告会 弘益公益讲坛 李克老师烟酒茶报告会 其二、这是一个快速的“后时代”。普洱茶品类刚刚引领整个茶行业进入了“后收藏”时代,茶文化茶教育领域又快速的迎来了“后茶艺师”时代。 分众化,碎片化,这个世界正在被前所未有的解构。一切你不知道,不愿意,不喜欢的事情正在发生,而且流行。迎合,已无可能。越是快速的变化里,越考验人们发现不变本质的能力与耐力。其实茶人都懂得,做好茶的事业,需要坚持的常识与本质。在产业彷徨低谷的年代,更需要茶人与生俱来的从容与淡定。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新焕发出初心般的“茶性”。每一个行业都是特殊的,每一个群体都是特殊的,茶人失掉了茶性,就失掉了存在的意义。无论世界如何转型,人性里,都需要一杯茶的抚慰。坚守茶智慧冷静的价值,不去迎合这个喧嚣的世界,是茶人的生存之道,也是发展之道。 天下无双大茶会第二季 国际大茶会 天下无双大茶会第四季 茶香雅集 其三、在一个重构认知的时代,茶人应有更大的勇气和作为。 茶行业真正复兴的土壤,在茶文化。没有基于当代生活方式升级,与中华传统智慧相融的新一代茶文化的诞生,茶行业始终缺乏最重要的“内容”引擎。而在一个日益“破碎”的世界里,我深信,中国茶文化应该有着强大的,治愈这个“破碎”世界的能力。回头看看茶人的先辈千利休,在东洋战国充满着杀戮的时代,用茶的力量,建起了低头方能进入的茶室,收起了嗜血的武士刀,重新焕发出人性感知美的光芒与价值。没有茶的治愈力,就不会有德川家康江户时代繁荣的数百年基业。 陆羽,在安史之乱的大唐转折点,用茶的精神,构筑起了“尹公羹、陆氏茶”的理想脊梁,让后代中国文人,开始传承精行俭德的茶道愿景。唐宋明之后,我们需要一代真正构建中国茶文化新价值的大师。没有文化的构建,浅薄的繁荣很快便会遭遇天花板。茶人的作为,更应在此努力。 做一个有价值的茶人,估值自然到来。 弘益游学书院 苍山雅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李天然总领事 接见弘益大学堂京都游学团 展望未来,在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现实的时代,机器不再是人手的延伸,而是对人整体可能性的替代。越来越多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将消亡。而我坚信,茶人,正是因为有着平静的定力,智慧的理性,更有着透过茶,诠释历史与人生的创造力,创美力,而变得愈加具有价值。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指责中国人:“对于后世的中国人,茶仅是一种可口的饮品,而绝非理想。国家的长期苦难使人们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他们变成了现代人,也就是说,苍老并且实际。他们丢失了崇高的信念,这些信念曾让诗人和先辈们永葆青春活力。他们变得折中,遵循世界的惯例。他们也变得玩世,不愿屈尊去征服或者崇拜自然。他们的茶叶中依旧有着有花的芳香,但是唐朝的浪漫,宋朝的礼仪,于杯中,荡然无存”。 今日的中国,早已经不再困顿。茶文化已经勃发出繁荣创造的曙光。中国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茶的文化,不可以缺位。 而一次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困难,绝不会成为我们失掉探索茶意义,坚持茶理想的原因。冈仓天心的话,不会在今日的中国一语成谶。 不要放弃,那些原本最珍贵的精神。 拥抱这份与生俱来,善意看待世界的能力。 坚持这件从古至今,善意治愈世界的使命。 是茶人的价值所在。
2019-01-10
校长的话
美育十谈 | 何以传世 · 李乐骏
好的家世与传承带给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过分的财富、冷漠的心性,更不是微博上喧嚣无度的时尚生活秀。反而,真正好的家教带给一个人的,是敢于安静的力量,是甘于做一些平常却富有深远意义的事。财富在更迭,处理不好传承的关系,所谓“富”二代,“官”二代,即使有幸传过了几代,还是被历史诟病的一代代。 目光看到海峡对岸的台湾,却有一些资深年长的“二代”,活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譬如任祥女士。 初识这个名字,是源于一本名叫《传家》的书。这是一套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框架,以“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和“生活札记”六大单元为脉络,包罗万象地谈及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饮食、服饰、生活常识、为人处世、保健养生以及现代人所面对的环境保护、有机种植等内容,简直是一部中国生活文化的百科全书。据说《传家》台湾繁体初版共印制2000册,两万台币大概4500人民币一套的不菲定价,却在一个半月内售罄。 这样一本可以“传世”的好书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编者?是一位大学教授?是一位美学大家?是一位作家画家?答案竟然统统不是,她竟是一位标准的太太,编著书籍的核心目的之一,也正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女。 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位当代女性。 活的像一位古人,却用惊人的人格独立性思考着传承的责任。 她在公开场合务必冠以夫姓。教导女儿也是让她“能干要收起来,别露在外面给先生淹没了”。她温婉地站在丈夫背后,笑盈盈地自称“小女子”、“三个孩子的妈妈”,专心在柴米油盐的生活智慧里。台湾的几位朋友告诉我,即使是私底下,她真的也一直坚持这样看似守旧的的东方妇道。 然而就是这位太太姚任祥,她的夫姓来自姚仁喜,是台湾知名的建筑设计师,我们在大陆一批喜好佛法的读者熟知的宗萨仁波切所著《正见》,《朝圣》等书便是这位建筑师业余翻译的妙作。姚任祥的父亲任显群是台湾地区前“财政部长”,母亲顾正秋则是京剧名伶、梅兰芳的徒弟,50年代在台北演出时场场爆满,坊间都说“蒋经国是她的追求者”。小时候林怀民就跟姚任祥说:“你最大的任务就是照顾好妈妈。”1955年任显群以“匪谍罪”入狱,1959年出狱,在金山开设农场。姚任祥在金山农场长大,也算是人生中一段必经的磨难历程。姚任祥少女时期赶上了台湾的民歌运动,16岁就出了两张唱片。和台湾著名民歌重要推手,民进党创党元老杨祖珺是同时出道的第一代民歌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门“二代”,生活中却不是那些绯闻金钱,名媛派对的常见设想。她信手拈来的是把折纸当成了她蟹宴里送给每位客人的赠品;家里香樟树下,她又亲手制成一盏又一盏已然失传的元宵灯;她擀山西人的面,包江浙人的小笼包,考证台式凤梨酥……她不只懂得花艺厨艺,每个到家里做客的客人总会收到她专为客人制作的私人刻印;灵感来时,她把Yamamoto的皮包穿上中国缝、编、绣、织四种不同布料不同女红的花样衣裳。 难怪陈文茜的文章里也说姚任祥是“台北圈子里公认的第一才女”。 后来,我买了几十套大陆版的《传家》送人,自己却留着一套签名版,偶尔也要拿出来翻翻。因为她的爱好,她的经历,她的生活,她的责任,足以让我深深思考,无论二代三代,我们这个民族与国家,究竟应该何以传家?何以传世? 我们或许已经习惯,暴力麻木的对待工作与事业,这样严重的词汇背后是我们急不可耐的性格以及功利当先的价值观。 甚至对于生活,我们也不再友好悠然,生活的目的,变成了一种无意义的必须,这多么的令人警惕。当然,我们也不再对教育,旅游等需要充满时间耐心的伟大修炼抱有慢下来的心态。教育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老师不再成为为学生推开窗户的天使,而是残酷的关上灵性的大门,让天性捂死在青春的萌芽里。旅游的意义,也不再是期许自身获得升华的情操,而是看更多的景点,买更多的物品。发泄式的娱乐,带来一个个歇斯底里的中国旅游目的地。 我们,在这个庞大的“生活娱乐场”里,彼此折磨。 或许改变不了太多,然后,仍然要致力于改变。 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造就的经济奇迹,已经惠及了一代人的物质生活。如果在当下这个时刻,我们在物质积淀的基础上,不开始生活方式的底层变革,不致力于一种更丰厚的、更具有民族精神的传承使命,那么,上一代人奋斗的意义,除了去买到更多的物质,意义究竟在哪里? 我的家乡在云南,祖母是大理人,使我拥有了三分之一的大理血统。在这里,一些“现代”影响力未及的乡村里,还保留着《传家》里那样固有的,缓慢的,充满美学的生活方式,这种独特的情调与意义,是大理吸引世人的根本原因。 从一个民族对待教育与旅游的态度,可以洞见这个民族的心性。 其实,教育与旅游这两件事情,应该是人生当中,最没有功利性的使命之一。它们同时满足我们的好奇与体验,是我们获取知识,升华思想的重要阶梯。而它们在真正滋养的,是我们灵魂深处的性格以及我们潜移默化的思考模式与生活态度。这一切的意义,受用于我们一生。 所以,中国古人从孔子开始,就发明一种称为“游学”的学习与旅游的最佳结合方式。 游学真正“奢侈”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带有教育意义的旅游,它把课堂设立在山川大地之间,它把教室设立在历史与生活的第一现场,教育变得不再空洞,不再刻板,它似乎正在发生。而游学教育的方式也不应成为灌输,而是真正潜移默化的吸收。 传统的学校教育如果可以成为“药补”,游学教育就像是“食补”。 一个橙子和一瓶维生素,可以是一个人选择获取知识方式的选择。 我们选择组织一个十余人的教务团队,聘请最具学养的师资,只为一期服务十余位学员同修,并在大理开始我们第一次名为“传世”的游学项目。其意义正在于此。 在苍山国家地质公园,我们将在大理最美的茶园里,挂牌成立“弘益大学堂游学书院”,这样具有山川大地灵性的所在,这样人文尚存,生活依旧的地方,是我们内心深处久违的向往。 宗萨仁波切开示道:“我们正处在一个变迁的边缘,即将失去传统与仪式的传承智慧。我们似乎认为规规矩矩泡壶茶是浪费时间,却不理解珍惜这个过程才能让生命充实而从容。其实我们是可以从容地进食、从容地度假、从容地玩乐的”。 何不以一次从容的旅游,从容的学习开始,活出你自己可能的“传世”人生。 我期待在大理的游学课堂,见到久违的你。
2019-01-10
校长的话
不仅看见价,更看见价值,看见价值观 | 校长周记
站在轿子雪山上,软弱的心脏跳的厉害。 看着群山间一群年轻的队伍蜿蜒向前,这是我们的队伍。从几年前不足十人,到今天弘益大学堂,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四十余人,我的办学体会,就像登山,每一步都千难万险,可是还是义无反顾,一步步向前。 我祖母是大理中医世家,大理南诏曾封赐轿子雪山为东岳。在昆明附近,有这样一座雄奇威武的大雪山,多么难得。今年学校的春游,我把大家带到了这里。老师们都有一双巧手,午餐全部自备上山。行至半途,找到一款阳光温暖的空地,一刻功夫,丰盛的午餐遍铺满山路。 湘云老师用古树红茶,卤了一大锅茶叶蛋,率先售罄。贾老师煮了一小提洋芋,别小看这个食物,配上地道的单山蘸水,我可以吃三顿不厌。食堂王师炸了滇池小鱼,鱼爆腌过,淡淡的咸味,伴着鱼鲜。晶晶做了几盘水果沙拉,告诉我沙拉酱是荷兰进口的,凡用心者都是好厨子。好菜太多,每盘前流连一会,就已饭饱神虚。走吧,上山! 这是天池,4000多米海拔旁的一池碧水。旁边是精怪潭,有雾气的时候我来过,好像真的有精灵妖怪从这里走出来。这是神仙逍遥的境地,感谢索道缆车,感谢团队鼓励,饱受戒烟后遗症摧残身体的我再次来到这里。铺展茶席,男同事背上山可贵的热水,此刻珍贵无比。一席泡上普洱熟茶,一席泡上武夷岩茶,一席泡上云南白茶。溪畔池边,一大群年轻人静心品茗,神仙若见,也要嫉妒的下一场大雨。 蜿蜒下山。创业,正是带着一群人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的事情。弘益办学的事业,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事业,甚至弘益当下这些老同事,新同仁,我也并不认为是一群“聪明”的人们。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是一群心中有梦,有热爱与执着的“笨家伙”,和我一样。 “聪明”的家伙总会离开我们。我也祝福这些曾经同行,曾经相信的伙伴。然而当代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笨拙”,才是最大,最持久的竞争力。“聪明”人热衷自我,快速而实际,喜欢“朝发夕至”。“笨拙”的我们眼中自有别人看不见的风景。我们因为相信而看见,并不因为看见而相信。我们坚持价值观,这是弘益最重要的财富,如果只为盈利挣钱,作为创始人,我绝无必要去建校办教育。坚持教育理想,坚持弘益价值观,永远是这间学校最高的追求与最低的底线。盈利挣钱总是顺带的结果。我坚信天道酬勤,天道酬善。 弘益做的是教育,办的是教育产业。讲台三尺,若有神灵。没有比做学校,做教师更要坚持价值观的重要了。今年,我们总结出弘益价值观,把它存在手机里,贴在墙上,挂在嘴边。最要紧的,我希望能把这些善美的理念,刻进更多年轻茶人,花人,香人的心里。 这是忙碌的一周,不坐飞机多年的我,坐上高铁带我去了很多地方。 封闭的车厢,南来北往的人群,每个面孔背后都有深刻的故事。火车,是迷人的交通工具,它缓慢,平稳,落地,人情。适合和我一样不愿意离开地面太久的人们。 车一进入江西境内,离开云南,贵州,湖南的大山,视野开阔了很多。火车的美,正在于缓慢,它可以载你看到很多细节,让你正在从一个个实际的场景边获得记忆。火车的美,更在于铁轨铺路所产生的安定感,顺着既定的道路缓缓向前,人们放下担心,享受窗外此刻,享受旅程。 选择什么样的出行工具,你就收获什么样的旅程。 缓慢的火车,铁轨,和做茶事茶人何其相似。在一个充满话题与浮夸的时代,一些本该平淡坚持的行业,也充满了浅薄的喧嚣。和火车一样,当做茶人定下了目标后,便要一步步铺设轨道,缓慢到达。 做茶,显然并不存在多少你能想到而别人没有想到的“概念”,也并不存在多少你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科技”。最考验的,是你能百年不怠而别人嗤之以鼻的“坚持”。如今茶人风靡谈“概念”与“科技”太多,愿意笨笨的谈“坚持”的,何其稀少。茶的本质,是风味嗜好品,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嗜好品,不是靠“坚持”走向神圣的品牌高度,在拥趸者面前铸起神坛。 坚持,就是缓慢的力量,就是用人的顽固,去打败时间的力量。 日本威士忌后来居上,其中白州工厂名满天下。1973年,以酿造新口味的麦芽原酒为目标的白州蒸馏厂诞生了。在丰裕的自然环境中,日本人没有着急出厂产品,而是关起门来酿酒,品鉴,总结,积累可贵的年份原酒。一等待,就等了20年。1994年,建厂20年后,第一款白州单一麦芽威士忌终于出厂面世。酿酒师哭了,市场也被感动了。 二十年做一瓶酒,何其寂寞。 一位摄影师告诉我,不要管自己拍了多少张照片,你要关注的是一张照片里出现了多少元素。如果你只拍了一张,这张照片里出现了100种不同元素,那无疑太失败了。但如果你100次快门都是拍摄同一个元素、同一个场景,那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张伟大的作品。 生命太短,只能找到自己的天赋,去伪存真,坚持下去,或许才能在时光里,有幸刻下自己的名字。做茶与酿酒,都是这个道理。 戊戌年夏,于赴杭州动车 李乐骏
2019-01-04
校长的话
校长周记丨茶业靠我与我靠茶业
在佛光山期间,最欢喜的事情,就是阅读。每一个角落,都有各种佛学书籍材料可以翻阅,空闲时间都可以随时翻上几段。 佛光山佛陀远眺 星云大师说:我五音不全,连唱赞、诵经都不如人,我也没有其它特殊技能,也没有其它的神通法术,照理说,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凡夫僧,只有寄佛偷生,了此残生了。我初到台湾,尘空法师在大陆从普陀山寄来一封信给我,里面说:“我们现代的出家人,要有佛教靠我,不要有我靠佛教的心理。”这一句话,点亮了我眼前的明灯。对的,我要让“佛教靠我”! 读完这一段,内心有团火焰被点燃了,一种惭愧油然而生。我是茶人,只能用茶的事业来反躬自省。 种茶的茶人,特别是那些占有名山古树的茶农人家,近几年来,收入已然不菲。我们除了歌颂祖先英明,留下大树百棵千棵,每每春茶采摘之时,一方面阖家开心,一方面是否自问?古茶树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我们为古茶树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一问,很多关键的面向就浮上心头。譬如农残问题,譬如滥采问题,譬如茶山保育问题,譬如山头诚信问题等等。 种树之人,是世上最需耐住寂寞的事业。我推荐种茶的茶人们看一部日本电影《哪啊哪啊神去村》。因为考大学失败,刚刚告别高中时代的都市青年平野勇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偶然被林业培训生宣传材料上的美丽女孩所吸引,于是脑瓜一热来到三重县一个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偏僻小山村接受为期一年的林业培训课程。一开始他吊儿郎当,毫无干劲,因此饱受前辈的斥责。正当勇气准备逃离之际,与封面美女石井直纪不期而遇让他鬼使神差地又回到宿舍。前期培训结束,勇气随着饭田前辈来到神去村,跟随师父开始实地修行与学习。严苛的环境打磨着这个都市青年的骄傲和浮躁,不知不觉中他已成长为足以独当一面的优秀伐木工,甚至爱上这个寂寞的村子与平凡的使命。 佛陀纪念馆分享 树木有灵,种植树木的家族世代守护,爷爷种下的苗子,到孙子辈才能茁壮。甚至四代人,五代人的细心呵护,才能成就一棵上好的木材。种树,就是收割祖先的福报,再为子孙虔诚的种下希望,百年甘苦,代代相传。 “爷爷种茶,孙子卖”,普洱茶是百年口碑的事业,古树茶更是数百年传承的有灵之树。时光吟唱中,不要总是问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要思考我们能为后代留下什么。 销售茶的茶人,得益于近二十年来国人的厚爱,茶市生意兴旺。茶产业高速发展的身影背后,不少暗影涌动。顶顶要紧的,是销售茶之茶人的担当精神与诚信意识。贩卖茶叶,就是贩卖美好,将世间最雅的健康福报结缘千万家。卖茶一定要有利润,但务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卖茶之茶人以茶文化为雅事,为销售茶叶最好的场景营销与手段方法。中国茶,有文化,茶文化是茶产业最佳的助推引擎。可是若问近二十年来,茶文化的革新与典范式发展?我们向祖先领取的模板太多,留给后代的创新太少。把古人可以写在墙上的语句抄录完毕后,也应该给中华茶文化的殿堂中,贡献自己的语言。这些工作,未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有赖销售茶叶的茶人们去支持,去帮助。 茶产业与茶文化,如鱼活水,如海载舟。本是一体两面,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以保独立客观。近年来,不少研究茶文化的作家,学者,讲师,因为种种原因,纷纷开始为具体的茶物质产品所忙,所困,所累。每每看到,不免神伤。茶界最缺人才,难得冒出几位风华的学者,却难以坚持研究。书房太寂寞,讲台多诱惑。茶界发展一定需要靠产业销售之壮大,但若是人人卖茶,也便人人卖不好茶,茶文化的工作,躬逢盛世,务必要有人潜心去做,甘心去做。中华文化复兴,茶文化不能缺席。中华文化复兴,紧靠“吃老本”的茶文化不行。 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 我们有百年老茶,也必须要有百年老店。传承一间企业,尤其是特殊的嗜好风味品行业,尤其要靠文化传承技艺,靠文化守护品质。“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做茶犹如做药,三代人不作假,谦卑事茶,聚沙成塔才能成就一个品牌。比规章制度,比血缘亲情更能约束人的,唯有文化。 再举日本的例子:全世界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日本多达3146家、占了近60%,远多于排第二位的德国的837家,令人震惊。不说百年,日本成立时间超过1000年的企业竟然有7家,其中“金刚组”建筑公司创立于公元578年,至今已有1435年历史,是目前世界最长寿企业, 全球三大最古老的旅馆也均在日本,排在首位的是位于山梨县南巨摩郡的“甲州西山温泉庆云馆”,创立于公元705年,至今已有1308年历史,日本历史名人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等都曾在此住宿过,目前已被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旅馆。日本长寿企业的业态主要是三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业种。以家族为单位的事业。与传统文化关联的事业。这般看来,茶既是生活的必须品,又有赖于一个个家族的守候与传播,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茶一定成就一批百年老店的基因。中国茶的百年老字号,应从这个新时代立志开始生发,开始坚持。 茶,是最需要长久守护的行业。比打败竞争对手重要的,是打败时间。比占领市场份额重要的,是占领人心。 茶人,在面对长久历史的农业种植与商业经营中,不仅是“我靠茶业”,更要立志“茶业靠我”。前者积利,小胜糊口,后者累德,大盈传家。 李乐骏 戊戌年春,记于高雄佛光山三好楼
2019-01-04
校长的话
校长周记 | 茶人之眼与陶师之手
景德镇,弘益手造有一方事业在这里。自弘益建校办学以来,校务繁重使我只能暂时放下器物研发的工作。戊戌三月,春风拂面,又是烧窑造器的好时节,久违的瓷都,我又来了。 我原本并不看好这个粗砺的城市。2011年左右,我第一次来到这里,街道尘土飞扬,行人机车汽车混为一体,穿过一个路口,要狠下巨大的勇气。带着产品团队的几个年轻伙伴,背包里装着《饮流斋说瓷》、《千家十职》画册,心里怀着茶人制器的执念来到这里。下飞机,闯入一家家陶瓷商城,工业化量产酒瓶餐具,天价大师瓷板画,牡丹菊花石榴花瓶,雷同的画工,雷同的器型,看得我们目光呆滞。这就是传说中的千年瓷都? 《饮流斋说瓷》书影 一位陶院老师说,你们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学校对面那条破破的小街可以去转转。 积水泛滥,深一脚浅一脚。街头走到街尾,每一家,我们诚挚的坐下聊天,喝茶,交换理念,走的很慢。年轻陶艺师脸上些许激昂过后的疲惫,虽然这里租金极为低廉,甚至房租免费,但烧窑要钱,陶土必须换成人民币,经营的负担与那时并不景气的市场让人们问自己:为什么做陶?还能坚持多久?改行算了! 街尾,灯光不亮的一间屋子,我的眼睛却亮了。革新的器型,少见的釉色,细腻的工艺,最顶顶要紧的,竟然能在这些茶器上看到久违的温度感,这是用心做的作品。 素胚 店主人是董全斌先生,那时他刚到景德镇不久,从大都市全家迁移。他的作品,在这个传统守旧的瓷都,并无知音。我进店良久,他抬头说了一句:“我的作品很贵”。“作品”两个字语调很重,我今天仍清晰的记得这种匠人付出热血需要被尊重的神情。很快,贵不是问题,我们聊得很愉快。 后面的日子,也在器型釉色的适茶性等方面不断切磋。董先生是工业设计出身,设计一款拖鞋产品曾经爆款中国。带着一个产品经理的视野与学识,他虔诚的进入了手艺人的世界,一点一滴,边学边做,边否定边创新。今天董全斌的作品在多个人文圈子里已经价值不菲,我赞扬他,弘益手造其实并没有和他合作。没有第一时间签下这位刚刚“景飘”的卓越匠人,我常常引为憾事。 陶艺师拉胚 景德镇传统青花,釉上彩已经画了千年。无需怀疑这里的技艺,却需要仔细审视这里的诚意。千年不变的图案已经疲劳,没有丝毫加减浓淡的余地。麻木,盲目,从土成瓷,就是这样重复的“劳动”,并无“创作”的可能。 那年,我见到了乐天陶舍的郑祎老师,她用尽全力批评这里的市政建设,城市管理,深恶痛绝景德镇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抄袭是毒瘤,是杀死陶瓷的癌症。一年后,我邀请她来到昆明弘益总部喝茶,她告诉我对于景德镇的失望,甚至绝望,她准备到云南大理,开始乐天新的事业。 陶艺师修胚 产品研发不顺利,多家合作工坊器型打样二十余次仍然不理想。画工呆板,他们没能力也无意愿改变画风,即便加钱也无法做出想要的效果。弘益手造要做的茶器,在这里如造原子弹一般困难。景德镇如一个严丝合缝的机器,百工有序的在这里工作,顺应流程则一帆风顺,创新与改变是这架机器的“死敌”。我对景德镇更加不看好了。 直到我遇到玄之山房,向正义、李彩侠贤伉俪。这对非凡的陶艺画师夫妇让我在瓷都有留下来坚持创业的新动力。那时三宝村口不大的工作室里,画瓷与烧窑都在这里完成。向先生总是憨厚的笑着,我们大壶大盏痛饮普洱茶,一本一本的乱翻宋人的画册。看到这些隽美简约的画面,是中国美术最高的成就之一。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宋画宁静沉穆,韵而不燥。云山高叠,江水辽阔,杂树丛生、烟云迷朦,是宋画的高妙场景。小花一朵,翠鸟几只、寒江独钓、红果绿蔬,是宋画的生活美学。这是插花、点茶、焚香、挂画四般闲事成为日常的时代。黄宾虹说:“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愈后,加水愈多,近日之昼,已经有水无酒,不能醉人,薄而无味。”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学新闻的我,醉在了浓浓宋画中。向先生是美术老师,在我之前早已沉醉宋画许久。 知音难得! 就以宋画为主题,来绘制弘益手造的釉上彩茶器。就请对宋画深有造诣的玄之山房向正义老师来完成这个系列作品。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花费重金,开始了不被世人理解的宋画茶器研发创作。器型怎么办? 我在景德镇住了快一个月,梅雨天潮湿,我的故乡昆明干燥,很不适应。房间里待不下去,我喜欢在村里边散步边读书。一本中国陶瓷史随身翻阅,还能席地而坐变身坐垫。偶然闲翻,一张上海博物馆藏的商代原始青瓷尊,直入我心。多么古老的器型!厚重秀雅,沉稳凝重的气质尤其适合普洱茶品茗。景德镇品茗杯器型太单一了,我要让商代的“新风”吹开元明清的审美疲劳。 原始青瓷尊 上海博物馆藏 照片拿给向老师一看,能行吗?好奇怪的器型。批量手工拉胚,一直没有找到应有的器型美感,我们需要在原始器型基础上,进行品茗适饮度的改良,使唇感、握感、热感等方面符合茶师要求。于是,我和产品主管坐着三轮摩托一家一家找更加优秀的拉胚师傅,大雨中,小山头,终于在一位陶院老师主持的工坊中可以完全配合我们的想法。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瓷胚、绘画、都完美协作,一个宋画精工系列茶器终于得以面世。我甚爱这个作品,在我的私人茶室,它安静的放了半年,没有替换。每有朋友来喝茶,对茶器美誉的背后,是一款原创作品历时百日的如琢如磨。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2011年开始的茶人造器生涯,我渐渐见到越来越多如同董全斌先生与向正义老师这样的陶艺师,使我获益匪浅。他们或已经成名,甚至开始封笔;有的还在和惨烈的世俗对抗,和五斗米肉搏;有的因为身有残疾,却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打开一片静美安宁的陶瓷世界。景德镇,让人厌倦这里的大氛围,可当你沉下心来,这里的小气候,小风景却真正流连你的内心。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再来景德镇,换了天地。大人物过几日要飞抵瓷都,全市建设开足马力,街道宽了,空地绿了。一个接一个的城市公园让我以为身在苏杭,可淡定行驶在路中央的电动自行车还是把我拉回了老景德镇。硬件一日千里,人心还需不断升华。 已经很好了!走在熟悉的街道,我很满足,很舒心。见到久违的弘益手造同事,在我不在这里日子里,在我缺乏对这里关注的日子里,在我甚至失去对景德镇信心的日子里,他们坚守在这里的窑口工坊,秉持茶人制器只为茶人善用,茶人之眼协和陶师之手的弘益手造制瓷理想。殊为不易。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茶器,是茶人的行茶品茗之器,是茶师职业技艺展现之器。设计茶器之人,必是茶道行家里手。千利修与千家十职,成就日本茶道具的大成脉络。陈曼生与杨氏兄妹携手开创十八式紫砂,启流中华人文茶器精神浪潮。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今天的景德镇,最顶顶要紧的,还是茶风疲弱,相当一部分专制茶器的陶艺师仍旧不爱饮茶,不善饮茶。而全国茶人蜂拥而至,只能在这些非茶人思维制作的器物中苦苦寻觅心头之爱,本末倒置,何其辛苦。这次在景德镇一周的工作中,每到餐厅,无论高低贵贱之场所,茶壶里倒出,甚至全是白开水。 一座茶壶里只盛开水的瓷都,焉能真正做好茶器? 每来到一座陶坊,每见到一位陶艺师,只要在做茶器,我就劝大家多喝茶,常喝茶,有益健康,有益作品。凡是因为热爱而使用的器皿,应由热爱者的眼与手来创造。 弘益手造 宋画系列 当然,景德镇一定变了,变得很快。过去我们看到的弊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革新。今天陶艺师们的眼中,那种意气风发又出来了。全球唯一的陶瓷大学在这里,市场好转了,创新发端了,知识产权保护渐渐得到重视了。瓷都原产地的深厚土壤在最近三年发生了令人侧目生长。价值也许会偏离原产地一阵子,但不会偏离一辈子。 景德镇茶杯里的开水,一定会变成茶汤。制作茶器的陶艺师们,一定会爱上中国茶。我赞美每一个原产地,不要失望于今天的落后,要尊重土壤的厚重生发。我坚信,下一个三年,瓷都会更好。 我开始重新爱上景德镇,我会常来。带着茶人之眼,来相逢陶师之手。 弘益大学堂 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 校长 李乐骏 二〇一八年四月六日 于景德镇浮梁古城
2019-01-04
校长的话
校长周记 | 在江西,我们为茶艺师正名
江西,中国现代茶艺文化的重要策源地。 江西茶文化大家,陈文华与余悦两位教授,是我重要的师长。早在2010年,我在大益茶道院任职期间,就邀请陈教授一行远赴西双版纳勐海授课。陈教授潇洒俊朗,学风严谨,上课准时准点,备课细致认真。陈教授的夫人程光茜女士,淡雅从容,彬彬玉立,对先生照顾细致。若陈教授是茶,陈夫人当为茉莉花,人生一世,九熏九窨,成就芬芳美满。 2014年,陈教授突然离世,我们悲伤万分,茶馆联盟张卫华会长号召茶界人士到先生故里厦门海葬送君。在一艘渡轮上,海浪摇摆,茶者心哀,我代表青年茶人与陈文华先生的学生一起,宣读了各界悼词,几十首悼词读完,加深了我对这位当代茶文化先贤的敬佩。 余悦教授,是陈先生挚友,更是研究茶文化的最佳搭档。江西茶文化的大旗,余教授今天一人扛起,已经高龄还在奔走全国,近年来,我在越来越多的茶界会议论坛中见到余教授孤单的身影,心中难免酸楚。若陈先生还在,这就是一对风雨同行的茶学挚友。 张卫华先生是当代江西茶界的奇迹,多年前,他以一己之力,创办南昌最优秀的泊园老茶馆。今年以来,我已是第二次来到规模宏大的泊园茶村,这是他最新的作品。饮茶的滋味,食茶的健康,穿茶的风雅,住茶的美好,尽在一个茶村。 新时代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审定会,就在我所尊敬的江西揭幕。 王旭烽老师来了,她撰写的茶人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是茶人的骄傲。她所带领的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本科开设茶文化专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独树一帜。王老师支持我的茶事业,无论华茶青年会,还是弘益大学堂,在内蒙古,在云南,都和年轻的我们站在一起,为茶行走。 王琼老师翩翩而至,还是那么优雅的身影,还是那么热情的拥抱,王老师是一位良师益友,和静茶修亦是北中国最为知名的茶学堂,多年来,我们一起走访多处中国茶乡,当许多人陡然身形巨变的时候,王老师的型貌一如从前,多么难得。茶,对于一位女子能有怎样的滋养?看王琼老师便知道。 尹智君董事长女承父业,把中国茶馆最知名品牌老舍茶馆带到全新的高度。四年前。华茶青年会首次成立的新闻发布会就在老舍茶馆举行,多年未见,尹董对茶馆行业的执着与热情一点没变。要在茶行业干一辈子的人,一定是这幅坚定的样子。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先生,漳州科技学院副校长蔡烈伟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先生,也是本次国标审定专家组成员。与三位茶界前辈首次相逢,吴馆长是沉稳君子,他所执掌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所国家级的茶主题博物馆,规模浩大,馆藏丰富。蔡校长和我同是祖籍湖北,他告诉我,早年和浙江大学茶学系童启庆教授学习茶艺的感人经历。 童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茶艺教授,更是一位孝顺的媳妇,曾经在个人事业最巅峰的时期,放下工作,在家照顾婆婆多年。爱茶的女士,都知人间冷暖,更能真心正念面对生活,这段往事,是年轻茶艺师的榜样。鲁所长是茶科学家应有的严谨模样,会议选举鲁所长担任专家组组长。他规范公正,引导我们七人小组严格科学的逐词逐句圆满完成审定工作。 作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审定专家组最为年轻的成员,也是来自西南三省唯一的代表,就是和以上六位前辈一道,为新时代茶艺师的国标修订建言献策。和热爱于茶,专业于茶,奉献于茶的茶人们在一起工作,我看见了大家为茶艺师正名正言,正行正心的千般努力。 一年前,茶艺师在国务院职业资格调整中,甚至已经二次落选,有被取消职业资格的可能,全国茶界惊诧,不知路在何方。尘埃落定,当国家人社部全新职业资格目录出现时,茶艺师,评茶员在全国198个职业名录里位占两席,令茶人振奋。 国标审定会的第二天,新闻播报中朝两国元首会晤,毫无意外的再次举行高层茶叙。茶,又一次成为了大国外交的必备之饮。茶艺师,又一次成为了国事与国宾重大场合里中国文化自信的优秀代表。凡有国事,必有茶事。凡有国宾,必有茶师。 唐煎,宋点,明冲泡,中国当下正在迎来第四次茶文化高峰。茶艺师,古老而又鲜活的职业,其职业的尊严,也正在迎来新的历史高度。 梅林夜茶雅集,江西三代茶艺师教育的中间力量都来了,让我们看见一个温暖团结的江西茶界。南昌青云谱区孙毅书记来到现场,饱含深情的介绍南昌文化。为支持辖区一家文化企业发展,青云谱区拿出六十亩土地免费使用二十年,力度之大,措施之实,令人动容。文化自信不是口号,在江西,我看见一种复兴中华文化的坚定力量。 会后,我和卫华兄一行继续行走庐山,为华茶青年会第三季活动做线路考察。我们走过陆九渊的书院,站在王阳明的石碑前,在庐山的天下第一泉,在陶渊明的桃花源,我们汲水煎茶。在净土祖庭东林寺,在禅茶圣地真如禅寺,在南唐李璟所建黄岩寺,我们看见正信的道场的力量。几日行走,一次以“禅茶与心学”为主题的青年茶人生命教育之旅,已经跃然成型。 时隔四年,二零一八,华茶青年茶路万里行,期待和你一起为茶行走,走进心时代。 弘益大学堂 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 校长 李乐骏 二〇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于江西景德镇
2019-01-04
校长的话
校长周记 | 饮茶园林不消极,进退天地载性情
苏州,是失意者的花园。中国当代人文氛围不浓烈,在于得意者太多,失意者太少。失意,诗意也。 感谢这些苏州失意者,让我们拥有了诗意的中国人文园林。 我在苏州的游记发表出来后,有读者和我讨论这段话,讨论苏州园林的营造者们都是避世隐退的失败者吗?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在生活美学的世界里,只有消极逃避的意义吗?甚至有茶人问,年轻人花费漫长的时间泡茶学茶,是浪费时间,丢掉进步的机会吗? 我们何其“聪明”的“愚笨”,又是何其“有效率”的“低效”。对生活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往往不值一提。在倡导“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我们应有新的觉悟。 借着台湾佛光山的一轮明月,再和诸君阐释我对中国文人山水情怀与园林理想的浅见。 司马迁说,写《史记》的最大使命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中国文人对于时空永恒的追问与思考。中国人的宇宙天地观与西方不同,强调融合一体,而不是物我分离。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中国哲学认为宇宙天地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宇宙的关系彼此依存、和谐相感。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说明天道与人道相通,由此教化众生。这样的天人观念对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文学艺术产生了无穷的影响。中华传统生活美学也就藉由山石草木、江河湖泊,在画家、文人的笔下,洋溢着丰盛的生机,流动着无限的情感。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地观念,使山水草木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了生命、有了性情。 然而,仅仅局限在山水与人性的对应上,那么儒家的个人修养,便纯粹是为个人的了,显得私人而避世了。中国的儒家总是最积极的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儒家的至高理想,恰恰落在“公”上。关于公与私之间的修为转化与价值次第,在弘益大学堂茶师课程中,我常引用《大学》中一段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根据《大学》中这段千古名言的说法,个人私下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将来治国平天下做准备,也就是说,私是为了公。原本单纯的对山水的游赏,必然会与个人修养发生联系,并进而被赋予更重大的意义。所以北宋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并不是为了欣赏“春和景明”和“浊浪排空”的景象,而是借景言志,引申出中国文人阶层的终极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文的流传千古,正是将山水之美,与个人修养联系起来,进而赋予其“天下”的意义。 儒家经典《大学》所说,“外王”要以“内圣”即个人的自我修养为基础,没有“内圣”,何谈“外王”? 中国的园林文化,从本质上固然是出于对山水的审美,但却依然是中国文人在生活美学范畴对私与公,进与退、出世与入世间的全面融汇与角色转换。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园林审美,丝毫不消极,而是积极面对生活的赞美,是在诗意的栖居间积极审视生命的心路历程。借在园林风景中,不忘儒家内圣外王的教育使命,以传承家族;拥抱佛学重现人类真如自性的根本追求,以审视生死;放情道家天地大美万物合一的协美境界,以承载性情。中国园林的理想,何其大哉! 这样一群君子士人,绝不是一群简单的“失意”者。或许他们只是失掉了对于庸碌人生的注意力,而从没有失掉对生活本意的逼问与追寻。如姑苏造园者这样的“失意”者,如果多一些,对当下社会的意义,将是积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态度,需要这样的生活。 我号召茶人们常到这样的空间中行茶,感受千百年来这群“失意”者对生命与生活的积极思考。 李乐骏 戊戌年春,记于高雄佛光山三好楼
2019-01-04
校长的话
<
1
2
3
>
咨询热线:
13759546725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