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宋代士大夫钟情这样的女子!2019-01-22 13:13:44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绿

undefined

undefined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两位女性角色备受争议,一个是盛家正妻大娘子,另外一个是盛家妾室林小娘。


戏中段位极高的林小娘频频将大娘子逼得不能自已,而盛家老爷却也总是偏袒妾室林小娘,在那个极其注重身份尊卑的时代,“正妻为主、妾室为奴”的时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现象呢?


undefined

▲盛家大娘子

undefined

▲盛家林小娘

undefined
undefined


剧外观众看得心急如焚,一边骂着林小娘的矫揉造作,一边被大娘子的天真烂漫逗得哈哈大笑,还要一边感慨盛家老爷不懂得珍惜。到底是现在女性的审美和宋时有所不同?还是因为盛老爷本身眼光不行?


抛开外在身份家室的条件,咱们来细细分析一下实际的宋朝士大夫心中理想的女性角色又是什么样子的?


undefined

▲盛家大娘子的女儿

undefined

▲盛家林小娘的女儿


/ 士大人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


古代文学、绘画、雕刻等所反映的某个时代的女性形象,未必是当时社会大部分女性形象之真实反映,而是中国社会亦或可谓男性士大人理想中的女性形象,父家长制通过各种途径约束女性的外表及其内心,期待把女性塑造成理想中的样子,并按照这一理想模式去生活。


宋代士大人的理想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才德兼备的贤妇

第二方面是:精心育子的慈母


这两类女性形象,未必是当时女性的全部真实写照,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应该是宋代社会主流文化对女性行为的规范要求,是士大人所希望的女性应达到的标准。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才德兼备的贤妇”,在宋朝士大夫心里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undefined

宋《徽宗皇后像》


undefined

宋《钦宗皇后像》


/ 贤妇性格品质的要求 /


中国古代的文献很早就描述出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女性形象。《礼记·内则》即专门叙述妇女在家庭中的行为规范:“妇事舅姑,如事父母”,谨慎侍奉父母公婆饮食起居,“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凡妇不命适私室,不敢退。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一个恭敬谦顺,进退得宜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西汉刘向《列女传》和东汉班昭《女诫》列举“模范妇女”的故事,详解女性的行为规范,即女性应遵守三从四德,以贤明、仁智、敬顺为上。到隋唐时期,政府更大力表彰贤妇,唐初《艺文类聚》卷十八有“贤妇人”一题,罗列前代孝顺父母舅姑、坚守贞洁、温和柔顺的贤妇,以作为引导当时妇女的典范。


就现存画作而言,总体来说,与唐画追求女子的性感与奔放不同,宋代正宗主流的画作己回归端庄娴静的传统女容形象。建隆元年八月,太祖封皇妹为燕国长公主制书曰:“皇妹柔嘉居质,婉嫕有仪。”


嫕,即柔顺、和善的意思。且不论长公主是否真具有这样的性格,但起码说明那是当时所提倡的女性典范,当柔顺己成为册封公主、加溢皇后的陈词,可见这个时代对女性性格的要求。


undefined

南宋 佚名《宋仁宗皇后像》


/ 贤妇仪态服饰的要求 /


中国古代很早就对妇容有所要求,《周礼·天官》谓:九殡“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容为婉娩。”


对女子容颜的要求,汉班昭《女诫》说:“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盟洗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在儒家经典中,表面上妇容似乎不是重要的,甚至将妇容淡化,说“不必颜色美丽”,但在士大人心目中,妇容决不仅仅是清洁而己。


undefined

宋《宋宁宗皇后坐像》


宁宗和仁宗两位皇后均身着交领大袖的五彩伟衣,衣上绣山锥图案,白色素纱中单,织金云龙纹领、襟、撰皆朱色,朱裳,无大带,袜、缓、佩均不见。皇后面色沉静,闭唇不语,不苟言笑,给人以端庄、恭肃之感。


宁宗皇后和仁宗皇后都端坐于椅子前方三分之一的位置上,双手交握于宽大的衣袖中,放置于膝盖上方,坐姿端正,腰身挺直,这应该是上层女性标准的坐姿。


宋代女子裙子的颜色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最为贵重,为贵妇所穿;而红色裙子为歌舞伎乐所穿,以石榴裙最为艳丽;老年和农村妇女多穿青色或绿色的裙子。


除皇后等内命妇礼服较华贵之外,女子衣着多以清新淡雅为主,或淡绿、或粉紫、或杏黄。而且,宋代仕女画中的女子服饰趋于保守,不以衣着暴露、突出性感之美为主题,只以容貌小巧端庄、衣着飘逸来表现美。


undefined

宋佚名《四美图》

斗方绢本设色24.1 X 20. 3cm

美国私人藏(王己千)


/ 贤妇身材形态的要求 /


宋代士大人对女子外在的要求,除了端庄娴静之外,还喜欢窈窕纤细、婀娜秀美的体态。


宋佚名《四美图》的四位仕女,细腰纤手,体态婀娜,衣饰虽仿唐制,但体态没有唐代丰胰艳肥的特色,且面颊为椭圆型,下巴略尖,近似瓜子型,眉毛细长,五官端正小巧,发髻花冠式样亦极具宋代特色。


undefined

宋佚名《天寒翠袖图》

绢本设色24.5 X 21. 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undefined

图1-6宋佚名《竹林仕女图》

绢本设色22. 3 X 23. 8cm

[美]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而图《天寒翠袖图》和图《竹林仕女图》中的两位女子亦身形窈窕,形象端庄,婉约娴静,给人以素雅之感。


在宋词中有大量的记载说明宋代士大人喜欢女子的纤腰与窈窕身姿,苏轼的“轻盈红脸小腰身”,晏几道《诉衷情·净揩妆脸浅匀眉》:


净楷妆脸浅匀眉。衫子素梅儿。

苦无心绪梳洗,闲淡也相宜。

云态度,柳腰肤。入相思。

夜来月底,今日尊前,未当佳期。

“云态度”形容女子柔媚而轻盈,再加上“柳腰肢”,这是何等惹人怜爱的一位窈窕女子。

 

再看李清照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娇羞女子跃然纸上。


undefined

宋王洗《绣栊晓镜图》

团扇绢本设色24.2 X 25cm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undefined

宋 苏汉臣  《妆靓仕女图》

困扇  绢本设色25.2 X 26. 7cm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 贤妇的妆容要求 /


对镜修妆自古以来便是女人的常见形象,图《绣栊晓镜图》和图《妆靓仕女图》描绘的均是宋代闺中女子对镜梳的私密场景。两幅画中的女主人均梳髻并配以饰物,身穿拖曳于地的窄袖糯裙,肩环披帛、环佩图《绣栊晓镜图》中的女子挺身站立,如前画中的仕女一祥,双手交握悬空置于腹部。


图《妆靓仕女图》中的女子则端坐于长凳,右手似拿笔欲画眉。画中女子均仪态端庄、身形窈窕,凝视镜中所映现的容颜,画面透露出柔婉雍和的静谧气息。晨起梳妆,是宋代妇容的基本要求。大部分时间都身居内闺的她们,需要遵守三从四德,取悦人君,以人为天,自然得悉心打扮,盼望人君见到自己美好的样子。

 

欧阳修《南乡子》曰:

“浅浅画双眉。

取次梳妆也便宜。

洒着胭脂红扑面,须知。”

谓女子为见良人,浅浅画眉,对镜梳妆,扑撒胭脂,期待着他见到自己最美的模样。

 

多情诗人柳永,在赞美佳人上更毫不吝尚笔墨: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

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妹丽。

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己。

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他把女子比作暂时下凡的仙女,就算她草草装扮、平常说话,也是美丽异常,诗人先把她比作名花,又怕比不好惹人耻笑,惟觉她娇媚多情,奇葩艳卉皆无法和她相比。


undefined
undefined


总之,宋代士大人不喜欢性格开朗、利于辞令、喜怒形于色的女子,在他们看来,此类女子不符合礼教,难以掌控。


宋末元初的话本《快嘴李翠莲》,主旨说李翠莲性格活泼、口无遮拦,最终遭人家体弃,以故事说明这样女子不会有好结局,以此向女子进行说教。《袁氏世范》更直接说:“人家不和,多因妇女以言激怒其人及同辈”,认为“见识高远之人不听妇女之言”。


而在大娘子和林小娘的比较中,如果我们要全面分析则会发现各有优缺,在古代社会,所谓的女性形象都是社会性别制度下的产物。我们透过这两个角色更加了解宋代的各个方面,从家庭到社会……学到知识,这才是最主要的。而今女性在社会地位上与男性平等,所以只要拥有良好的品格,你便尽管做自己好了,不必成为谁的附属品。


作者:离苏丨弘益茶道美学主笔

责任编辑:离苏

参考文献:

[1] 田丽:<西园雅集图>中女性形象的图像学研究》,《名作欣赏》,201115期。[2] 邵育欣:《宋代笔记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河北大学硕士学文论文,2005

[3] 许黎丽:《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