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学院
近期课程
课程回顾
花学院
近期课程
课程回顾
香学院
近期课程
课程回顾
茶书房
弘益手造
弘益茶道美学
找到我们
校长的话
学堂名师
学校简介
弘益微店
弘益茶道美学
风沙入远程
朔风吹叶雁门秋, 万里烟尘昏戍楼。 征马长思青海北, 胡笳夜听陇山头。 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还是一个中学生,那时我包含了一切对于西北关塞的美好想象。落日,长沙,幽远的驼铃,将士的悲歌。。。。以为一切都像边塞诗里那么雄壮美好。而当我第一次来到了西北,我在马力强劲的越野车后座上昏昏欲睡,这是人生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舟车劳顿”。 我们行驶在一条荒芜的公路上,因为常年走超载的大卡车,马路上遍布坑坑洼洼,着实令我体验了一把字面意义的颠簸之苦。一路上看到的是荒凉的景色,光秃秃又千篇一律的树,灰蒙蒙的天,没有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已经快到了晚饭点,我们决定在一个小饭店歇歇脚。 这个小饭店就像中国所有的公路饭店一样,在公路边孤零零地站着,甚至没有招牌。门前是一片开阔的空地,以供吃饭的司机们停车。简单解决了一碗牛肉面以后,店主看我们都端着水杯,于是拿来一个暖壶,还很热情地帮我们抓了两把店里自己的茶叶。 茶叶是从一个锈迹斑斑的大铁盒中拿出来了,上面没有任何标识,是一大块茶饼,喜欢喝茶的同伴也认不出这是什么茶叶。问店主这是什么品种,浓厚的方言也使我们放弃。我和同伴对视一眼:怕是苦涩难喝。 谈话间他问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回答是来西北旅游的。店主嘿嘿一笑,说,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不一样。我想了想,说道,一样,又不一样,可能过去确实是那样。店主又笑了,过去和现在也是一样,想看那些风景你得去对地方。同伴问去哪里?店主说我不爱跑出去玩,哪里知道。 店前就是那条斑驳的公路,店后是一片荒芜的土地。目之所及几乎没有村庄和人家,秋收后的大片大片耕地裸露着,渐渐起了风,刮起的风会把沙子吹进眼睛里。我站在水泥板子上无所事事,端着杯子,眯着眼愣愣看着这一片荒芜。 忽然间,西方的层层蒙云裂开了一条缝隙,太阳从缝隙中抛洒下了落日的余晖。余晖照在大地上,随着云层的移动慢慢洒满了每件事物,所有东西被镀上了一层金色。风还在吹着,只是吹起的沙子似乎已变成金色,一切在霎时间变得无比清晰。一层层的泥土,一层层苇草,一排排的树木,一个个移动的人影,一阵阵的风沙,一切的身影被无限拉长,直到远方。 此时我猛然记起自己手里端着的茶,举杯尝了尝,这茶的味道浓烈到干涸。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这浓烈似乎又是如此恰当而温厚。西北的人们应该喝这样浓烈的茶。风沙乍起之时,人们听不到呼唤,于是唱起了高亢的信天游。人们看不到远方,于是雕凿了硕大的佛像。人们为了对抗风沙的冷冽,于是喝起了浓烈而苦涩的茶。西北的茶与江南的茶不同,这是一种提醒自己存在的方式。 不多时,像是瞬间一般,阳光消失了。我站在风沙之间,忽然想起来年少气盛的时候学过的两句诗:愁指萧关外,风沙入远城。大概,只有浓烈的酒,浓烈的茶,浓烈的风沙中,一颗炽热的心才能写出如此澎湃而平静,孤独又热烈的诗句吧。 作者:鱼子虚|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沈袤延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来源网络
2020-09-23
弘益茶道美学
寻访千利休:无穷花
三年前,经老师推荐,在学茶的同时看了这部电影。回忆起来,初打开这部电影,不禁担心我可有此耐心看完这部电影。怀着对茶的敬畏,竟也看完了,其印象最深莫过于千利休的茶道以及他说的那句我只对美低头,还有被那帧姗姗来迟的月夜飞鸟图的惊艳。 而今,三年后重观此影片,其感受不可同日而语,在寻访千利休的美学与茶中,意外的发现到茶之外的那抹木槿。 在这部影片中你总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美,或干净、或伤寂、或静默、或灵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次我,沉浸其中的花,一株木槿深植心间。 在影片中出现的第一帧花,便是那在茶室中飘落的紫叶李,自然中生气扑面而来,为室内的 茶也增添了草木之色。 而后,你会看到千利休之妻在园中寻花,室内插花之作也让千利休驻足观看,最后取了井上的一朵茶花藏于怀着赠与其妻,但这些花并未深入其心。 而竹筒里那抹山茶是生命的萌芽,亦是千利休对美的追寻与敬畏。 那么,那抹木槿呢,留在了其记忆最深处,怀中那炉香追随了其一生,一字“美”也伴其一生。 影片中,木槿最初是绽放在千利休的手中,那刻的他正说着入侵高丽并非明智之举,在韩国对木槿花的称呼为无穷花。 而在中国,木槿花出现在《诗经》的中,在《诗经》里,把木槿叫作“舜”,它的意思和一瞬间是差不多的,说的就是木槿花朝开暮落。 那它是如何无穷,观察木槿在自然中开放的情景,你会发现虽然木槿一朵花是朝开暮落的,但是在枝头能开出很多花来,从夏季一直开到秋季,旧的落了,新的又开,连绵不断,这或许就是一种短暂中的无穷。 如影片中,千利休的最后一段回忆,与高丽女子相识、相知和短暂的相守,如一朵木槿般朝开暮落,却给他的生命带来的无穷的影响。他对茶道体悟和对美的追寻,何尝不是一场无穷极的守护。正如其说,我这一生,全部身心,都献给了一杯茶。 影片最后,其妻隐忍千般,终究没有摔下那炉香。是的,她是她心头那根刺,如鲠在喉。可是利休终是我夫,我在意她却更在意我夫。这或许就是她般心境吧,就如同爱茶之人在良人面前笑言道,我爱茶亦爱你。 至此,影片结束之际,其妻在事茶,而墙上的竹筒里却盛放着一只木槿,这一次她选似乎对了花,不再时而紧锁双眉。 短暂与无穷在木槿花的盛开中似乎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反而多了一分日日新的常态。 万事万物,自是活在当下,方知无穷。 而今秋日,依旧是赏木槿好时节。 作者:喧無挂碍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沈袤延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版权所有。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2020-09-21
弘益茶道美学
时光浅淡 素颜修行
工作之余的日子,耳听鸟鸣,远观山青,不经意间,生活、心态,都发生不少变化。 独处,让人有更多的时间来细品生活。“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家中开辟出写字的场地,笔墨纸砚不算上乘,但简简单单中自有一份写意与自在。九月里阳光如菊,风从山谷里吹来,夹着点秋林的甜香,素颜的女子,长发及腰,穿宽大的家居服,往案前一坐,顿时墨香袭来,心思沉迷于古人的点画顿挫,忘情忘我。 在这样的日常里,繁复的生活被按了暂停键,让人得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尘世纷扰。简单与宁静,会让人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诗人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于凝然观望中聆听物语万千,同时也让自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是一种最简单又最意味深长的生活美学。 秋阳升起的片刻,看小鸟在林间蹦跃,流云从远处袭来,楼下大丽花开得浓艳,阳光甜腻不伤,瓣瓣落红,醉卧台阶。偶见穿拖鞋的长发少女,牵着她的狗,她撩一撩额前的长发,发间似有蔓草的香气。有时到楼下散步,入秋的快意,只有漫步在林荫道上才会有切身体会,那时,树叶儿一片片在脚下扑腾,风从面颊滑过,带着杉木、草梗和成熟果实的气息。 也有那样的一些时刻,一家人齐聚家中,客厅宛若儿时的院子,阳台是斑斓的篱笆,更远处的山脉化身时光的倒影。一家人或坐或蹲,长辈在中,捧浓茶一杯,任袅袅水气于眼前蒸腾,他轻咳几声,开始讲古历,讲村邻,讲他深长的人生,一家人听得陶然忘我。不由想起《目送》里的句子:“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以种植丝瓜,丝瓜沿杆而爬,阳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 身处斗室之人,每每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心中念着:“阳光开出巨朵黄花”,那一刻,尽是淡淡的忧愁与幸福交织在心。家,带给每个人的悸动,不止因为它是一个港湾,还因为它承载一段时光。曾经淡漠的代际关系,那些被时空阻隔的亲情,都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重新得到修复与升华。 独处一日,胜过喧嚣几何,只因会在心中不断反观自身,对人生有更加通透的追索。有人说:“人这一生,总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红尘万丈,有人陀螺一样奔走,在跌跌撞撞中沉浮;有人却终老于布衣箪食的市井小巷,过着烟火寂寞的一生。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那些脆弱、迷茫、忧惧,到底所为何事?大概只有遇到大难,人们才会有清醒认知:在时间的无涯里,我们最后走向的,不还是大地的苍茫与空旷?于是懂得,很多人,可以舍去;很多事,可以放下。勇敢成为你自己,比成为别人眼中的你,更为珍贵。行走于苍茫天地间的我们,最后还是要学会,素颜修行,独自面对。 一室之外,秋意渐浓;一室之内,时光浅淡。人生不长,却是一场最深长的修行,四季更替,人间小事,喜乐悲欢,莫不是修行的一部分。想起华兹华斯写过的一句极美的诗:感谢心灵,我们生之所在,感谢它的温柔,它所有的喜悦和恐惧…… 作者:燕十三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沈袤延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版权所有。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2020-09-18
弘益茶道美学
所谓清欢只在茗碗炉烟
闲翻书看到古人四十乐事:高卧、静坐、尝酒、试茶、阅书、临帖、对画、诵经、咏歌、鼓琴、焚香、莳花、听雨、赏雪……在往下看:访古、倚竹等等,又何尝不是今人所向往的赏心乐事呢? 苏轼在一首《浣溪纱》中有云:“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所谓“清欢”就是清雅恰适之乐,就是泛着白色泡沫的刚刚煮好的茶加一盘春笋的满足,而古人那四十件乐事,哪一件不是类似这样的清欢呢?相比古人的风雅,现代人活得太匆忙、太乏味了。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整天为生活奔波,哪有时间体会风雅!其实,只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美,每天都会有收获。 夏季闷热的黄昏,人们常常在晚饭后走出家门,也常有人喜欢到店里欣赏那些琳琅满目的茶具,邻家的两个小姑娘也是店里的常客。一天傍晚,有位顾客大汗淋漓的进店先取了一瓶冷饮喝了几口说:这些东西越喝越渴,以后也想改喝茶,想买套茶具,要最简单的,因为平时没时间坐下来泡茶,关键是也不懂怎么泡。我推荐他用茶道杯,只要茶和水分开的,虽然泡出的茶味道差些,但是他能认识到喝茶比喝饮料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茶为国饮,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健康饮品之一的,我国又是茶叶的发源地和产茶大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茶文化发扬光大呢?况且,茶通六艺,与茶相关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观念和品行。所以,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慢慢去影响开始关注茶的朋友,美好的东西谁都不会拒绝的,总会以不同的方式根植于心。 虽然那位顾客只买了一个简单的泡茶杯,但我还是为他介绍了紫砂壶、陶壶、瓷壶等泡茶的区别,什么茶用什么杯合适,介绍了闻香杯的使用和建盏的历史……顾客听的用心,邻居家的两个小朋友也跑来,安静地像在听老师讲课。顾客走了之后,她们便吵着要学茶。 在答应教她们之前,先给她们看了一段去年茶城举办茶艺比赛的少儿组的录像,四位小选手都是十一二岁的样子,简单的装束,稚气的脸庞,一招一式都让人感慨万千。我当时在现场看的时候就想: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下长大的孩子,还用什么名牌衣帽提升气质吗?尽管一次茶艺比赛他们对茶道的理解并不深,但谁知道,化育天下茶之大道的传播者不会在他们中间产生呢?比赛结束后,茶叶学会的赵跃铎老师激动地说:“以后每次搞茶艺比赛和培训都要有少儿选手”。 看了录像后,两个小朋友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说要在开学前天天来学茶。很欣慰,一颗茶的幼芽在两颗童心中萌动,想象一下十年后,两个小姑娘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长发及腰,素衣长裙,白云在天,明月在地,汲水煮茶,行文鼓琴,那画面是不是让人俗念尽捐,尘心顿洗。 尽我所能,每天教她们一些,不求速成,重要的是让她们保持这份兴趣,让茶香成为她们童年一缕抹不去的记忆。跟孩子在一起,从她们身上体会到的那份简单的快乐是真实的、久违的。不禁反思,人越长大越不开心的原因,是不是世俗风雨麻木了那些朴素的情感?而每个人奋斗终生是不是只为整合一个童年的梦?愿这一味禅茶给出答案。 作者:负暄梧桐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沈袤延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版权所有。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2020-09-17
弘益茶道美学
茶味品的是人间百态
没有什么比茶更称得上百饮之首,也没有什么比品茶更能品出人间百味。 茶滋味,是古稀老人躺在摇椅上手中一杯云华氤氲的白雾醇厚,是深夜归家的上班族冲泡出的放松疲劳的一抹芬芳,是下午时分相聚闲谈的中午人保温杯里的从容淡泊,是炒茶人指尖翻过的千百新叶,和衣衫上沾染的瑞草清香。 茶滋味,是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生活的人,透过手中的一杯茶所现的不同人生。 茶滋味,是祁门红茶的红艳鲜醇,恰似人生得意时的热烈欢畅,兰香悠远;也是君山银针的甘爽澄高,滚水中的芽叶仍竖悬汤中,三起三落,仿佛洗进铅华,身处逆境也不改其志的君子清高。 是生于果木交错之间,却独有异香的碧螺春,碧绿清澈的茶色,花香果味,只需饮上一口,便好似偏尝人间欢愉,如沐江南的夏季清风,回味甘甜,鲜爽生津;也是生于山岩险峰的六安茶,茶叶尖锐却气味浓厚,喝到口中先苦后甜,仿佛历尽一生风霜雨雪,终归平淡的闲适安宁。 茶滋味,是不同心境、不同经历、不同境遇的人,选择不同的茶,回味的不同万象迷途。 不同的时代,茶也有着不同的创制。随着生活的快捷化,出现了许多速溶速泡的茶类。果味茶的代表白桃乌龙,就是在乌龙茶原叶中加入白桃蜜酱,清苦之余带着白桃甘甜,承载了都市丽人们繁忙生活中的微小精致;花果茶,也有自家种植的野玫瑰,摘其花瓣,浸泡水中,茶色的粉红明亮,花香甘甜,突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更有养生茶,取薏仁、红豆掺入各种绿茶红茶,混着茶香的豆香浓郁,更有消暑除湿的美名,成为每个热爱养生人士的心头之好。 即便很多人会认为这些新品种不足以继承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算是茶饮料,但是这些混着茶叶的饮品未尝不是对传统茶叶热爱的延续,茶味清淡,茶文化的清雅,茶叶在人们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早已经融入国人的精神之中。 刘禹锡曾在《尝茶》中写道:“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来描述月下饮茶时,茶碗中的朵朵茶叶在月光温婉下的清丽美好;邱云霄也在《蓝素轩遗茶谢之》写过“欲访踏歌云外客,煮烹仙掌露华香”,来表达饮茶香气,飘飘然而欲成仙去,照应着古人对茶“余甘氏”“仙芽”的美称。 而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也有一段话说:“茶,将中国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茶,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这片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这句话阐述了茶跨越民族、跨越地区、跨越时光的特质;更展示出,时光穿梭,岁月更迭,茶的意象却始终不变,茶带给人们的回味和精神始终如一。 奶茶甜腻,果茶酸甜,花茶清甜,纯叶茶清雅,任何人都能在不同类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茶;无论是欢喜悲伤,境遇顺逆,平淡跌宕,任何人也都能从一杯茶中品味到属于自己的百味生活。 没有什么比茶更贴近生活的滋味,也没有比茶更优雅清新的滋味。百种茶亦如人生百态,百种冲泡亦如人生千百种选择。 静坐午后,手捧清茶,看云卷云舒,细品人生千头万绪。茶香回味绵长,却如醍醐灌顶使人神清气爽,唇齿留香;而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人生各事百转千回,亦是如此。 作者:海因茨团子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沈袤延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图库及网络图片,版权所有。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2020-09-16
弘益茶道美学
甘草泡清茶 雁子一字来
仲夏时分,与爱人一路疾驰,去拜望家乡文联主席王俊才。小车在宽阔的国道上前行,一排排法国梧桐绿荫如盖。曾记得旧时挺拔的白杨,笔直的钻入云天,如今再也寻不到一点踪迹。时光更迭,小城早已旧貌换新颜,一派现代都市的风貌。 一直很怀念家乡,尤其是那山涧的葱绿和清凉。最钟情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然而,过去的瓦舍平房,蓝黛砖墙,挨挨挤挤的古道庭院,都被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取代。是现代化的冲击,让我们寻不回乡村记忆。 走进新农村小区,友人如约出迎。那亲切的乡音,让你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欣喜。眼前的男人,神情俊朗,身材颀长,一幅眼镜,显得一些斯文。一番寒暄,早已没了生疏。跟随他径自走进一所画室。画室里陈列着无数墨宝,一幅幅画,是那么的富有乡土风情,这不正是我一心追寻的田园梦境吗? 村落人家,灰砖窑洞,古槐孩童,桃花漫山,曲肠小路,还有轱辘老井,寂静的井台,一地的水渍,石砖砌地,苔藓可见。傍山的古窑,麻纸,格窗,棉帘,古朴淳风,尽在眼底。黑白线条,粉红桃花,简单的色彩,却是无尽的颜色。 言谈之间,一位老者迎面而来,精神矍铄,走路带风,友人热情介绍,这是小城久负盛名的画家段双锁老师。段老师可谓是妙笔神功,他的一支墨笔,描摹出多少人的乡愁? 我把精心准备的礼物轻轻放在桌上,不过是两盒碧螺春,两罐江南茶。只见段老师从茶罐取出几根枯枝,放在了白色的瓷碗里,开水一冲,一股清冽的幽香扑鼻而来,整个屋子顿时弥漫着着久违的味道。我一时想不起:这叫什么茶? “这是甜草根茶”。 旧时的农村,哪里有闲钱去买茶喝?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坐在田头,兰花瓷碗里泡着的不就是这泛黄的甜草根水吗?一把老铁壶,一撮甜草根,滚开的水一泡,便是这黄岑岑的茶水,大人们在田间忙着收割麦子,孩童们在地棱边,阡陌间追打喜戏。玩得涨红了小脸,满脸的汗珠子流淌,栝燥的夏天,没有一点风,干渴至极,一把抱起老茶壶,仰着脖子,一顿猛灌,咕咚咕咚的吞咽声,惊着了正挥着镰刀的母亲:“娃,你悠着点,小心噎着”! 晨起的茶水,傍晚时分,正是一片清凉,微甜的茶水,浸润心肠,那是格外的滑爽。 看着眼前这碗清茶,嗅着这缕清香,轻轻呷了一口,便是回味无穷。甜草根,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一款中药材,药名称之为“甘草”。 这甘草,曾是故乡朴真的味道。它甜中泛苦,苦中犹甜。它是一种野生的青草,是长在山涧的毫不起眼的野草。人们抡起撅头铁锹,把它蔓延无比的根须挖起,洗净晒干,便是一味良药。药食同源,说它是一剂茶,是因为它曾是故乡热气腾腾的味道。 眼前的桌上,放着一本王老师新出的诗集《农谚里的麦子》。看着它像麦穗一般洁丽的颜色,再看看坐在身边有些敦厚的诗人,这是一盏茶的约见。是喝茶人对茶的钟情。是茶遇到垂青它的食客。这一方水土,这一味好茶。彼此尊重,相互成就。 所能看到的茶山,茶树,茶场,再近一点:一片叶子的轻歌曼舞,一壶茶的表里山河。 所能听到的茶歌,茶曲,茶语,再近一点:书声袅袅,时光慢了几个节拍。 在古老的青石板上,所有的茶香,氤氲着成故乡,所有的跋涉,到达彼岸。 读着其中的诗句,心头有麦浪翻滚,仿佛回到从前,那里有飞扬的青春,有激情澎湃的日子。 我仔细咀嚼着甜草根,它的味道其实有点平淡,但沸水一冲,便会激发出甘甜和馥郁。丝丝甜味和缕缕醇香弥漫心间,所以,它又叫蜜草。 我呷着茶,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作家,一个画家。段老师的画,是一番田园诗情,王老师的诗,是农谚麦香,他们生在农村,熟悉农村的一草一木,因而,他们妙笔生花,呈递给世人的作品,是那样的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段老师德高望重,王老师年轻博学,我们在一杯茶里,畅说无休。段老师一次次续茶,袅袅升腾的茶香,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是家乡出众的才子,他们就像茶底的甜草根,没有显赫的身世,唯有一番执念,让生命开出花。 天色暗了下来,我们却谈性正浓,忽闻一阵鸟的啁啾,放窗望去,是一行雁子一字飞来。湛蓝的天空,几片云朵,给人格外的神清气爽。人生的幸事。莫过于此,一杯清茶,三两知己,说说家乡的变迁,谈谈艺术和生活,旧人总是难忘,童年无比趣味,日子除了奔波,我们还有一点逸致闲情。那就是回味。 临别,王老师赠了我一幅画,一幅字。画是绝美的茶画。字是遒劲的草书。画里的茶,是一番人生,字里的茶,是无限诗情。而窗外的一行飞雁,划过蔚蓝的天际,一路翱翔…… 作者:月亮河|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沈袤延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版权所有。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2020-09-15
弘益茶道美学
江湖夜雨一盏茶
秋已立,蝉声犹存,人仍燥。二零二零年的开端,不寻常,至一年过大半,惊觉光阴荏苒的残忍、与无奈,心绪起伏,难自平。索性撂下手头杂事,沏茶一盏,捧书一册,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将整个人都浸到书里茶香中。 看的是诗词集,读到苏轼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公元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两年后的暮春,他登超然台,眺望烟雨春色,触动乡情,写下了此诗。 春未老,当是夏至未至时吧,那真是一年之中数一数二的好天气。早晚有凉风,午间过暖阳,草木势渐葳蕤,百花开始含苞,说是最美好的季节也不为过。可惜的是,满目繁华山河空念远,苏轼遭贬在外,不在家乡,只能登远瞭望,聊以慰藉。 这位大诗人,后世颇具盛名,在世时却难得如意,宋朝官场风云变幻,他在政治斗争里屡屡失败,几遭到贬斥,平生起起伏伏、跌跌荡荡,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漫长岁月,从始至终,可谓是挚友。苏轼亦是一名生活美学家,柴米油盐酱醋茶,以他为名的东坡肉至今闻名便能勾起人肚子里的馋虫。 肉肥肠,添底气,茶解腻,韵味长,他写了很多首关于茶的诗:“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一首诗,关乎品茶之心,是苏轼写于公元1100年,被贬儋州时,也是个春天,月夜江边汲水煎茶。天边的月影映照下,流动的江水为活水,茶沫雪白,入碗如松风声起,孤寂落枯肠。 这首诗真是把泡茶、品茶之过程写活了,怪不得清代吴乔曰:“子瞻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可谓之茶经,非诗也。” 茶,之于苏轼,当是岁月静好时的锦上花,跌宕年间的雪中炭。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幼时,对茶的第一印象来自和奶奶一起去赶集,奶奶家住市里,集市在郊区,近十里路,一老一少蹒蹒跚跚要走三四个小时,到了集上,首觉口渴。集市上有大碗茶摊,粗陶茶碗,奶奶喝大叶子茶,我饮茉莉花茶,茶入口,微涩苦,年幼不吃苦,无奈实在口渴,一小口,一小口,又一口,慢慢的,苦涩味淡了,唇齿间留下清幽的茉莉花香。 奶奶从来只喝大叶子茶,茶如其名,叶子泡开后又大又多,足有小半碗,有次我好奇尝了尝,真苦啊。我以为大人喜欢吃苦,后来才知道,茉莉花茶比大叶子茶贵一倍多。 那个集市叫盛庄集,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初一十五逢集,前些日子又和奶奶去过一次,茶摊还在,不过已经没有大叶子茶卖了,而是变成了一家奶茶店,奶奶第一次喝珍珠奶茶,说真好喝,我却觉得太甜了,果然,大人喜欢吃苦,老人和孩子只爱甜。 幼时结缘于茶,爱上那份苦涩的清甘却在数年后,我读高中时。那时候课业繁重,每天晚睡早起,白天犯困,便带一大水瓶茉莉花茶,放在桌角,时不时喝几口,苦涩入口,清香荡肠,精神头也就回来一些。高三时,睡觉时间更少了,索性换了普洱茶,去了花香,更为提神,温茶暖胃,陪伴我熬过了一日又一日。后来回想起来,竟忆不出一丝苦涩,一门心思怀念青春多么美好。 合上诗词集,伸个懒腰,揉一揉疲乏的眼睛,合上小眯一会儿儿,再睁开,突然注意到,太阳明媚的晕影落至青花白瓷茶盏中,闪闪发光。茶微醺,茶叶舒展成翩然小舟状,纯净净,悠悠然,这一刻,心里忽然松了口气。尽管时光荏苒,然而,过去的无论好坏,都是人生一路上攒下的珍珠,颗颗珍贵,似茶般,回味悠长。 正如苏东坡所言:“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年份不顺,人间小趣不一定少。碧水蓝天白云飘,草木知秋硕果至,不论身在何处,心安处即吾乡。一盏茶,或许不足以抵抗江湖夜雨,但疗愈自身足矣。曾想丈量天下,如今只求日月如常,不必富甲天下,微苦回甘的朝朝暮暮,足矣。 作者:森夏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排版编辑✎沈袤延•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版权所有。
2020-09-09
弘益茶道美学
茶氨酸:咂摸着嘴说出“鲜”的滋味
鲜爽的滋味百味鲜为首这样一句民谚,就是最重视饮食上享受的中国人下的定论。这样细腻的味觉享受,的确是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东酸西辣,南甜北咸,然而对于新鲜食材的追寻,对于山珍海味的热忱,都是定位聚焦在了这个“鲜”字上。 究竟什么味道是鲜?这确实是一个被问到太多次的问题,似乎鲜味也不是太常出现的日常词汇。鲜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它不像酸甜苦咸,可以被舌头尝出味道,也不像辣通过对神经的刺激让大家获得明确的感受。而这个鲜字,玄妙得像风捉摸不住,你要说它宽泛无意义,可若要形容刚刚沏出龙井的滋味,还真只有一个“鲜”字最为精准,组词形容成“鲜爽”“鲜美”。可若要说它有精准含义,却没有人能咂摸着嘴说出“鲜”的滋味。 我们来看一看维基百科上对“鲜味”的解释,也依旧延续了人们对它的朦胧态度:“鲜味有一种淡味但难以形容的持久味道。鲜味会引导舌头分泌唾液,带来一种毛茸茸的感觉,刺激喉咙、口腔的上方和后方。” 虽然“鲜”味让人捉摸不透难以用言语表述,但老饕们对于山珍海味的追寻以至于云南人对野生菌;江苏人对于河豚的执着,甚至是不起眼家家户户厨房灶台上放着的酱油与味精,都实实在在的说明了人对于鲜这种味道的喜爱。 “鲜”这个味道被全世界公认,也正是来源于对鲜有着执念的亚洲人,池田菊苗于1908年,发现海带的味道源自谷氨酸钠(MSG),并把这种味道命名为“umami”,“鲜”从此成为了被公认的第五种基础味型。 茶氨酸的结构 茶氨酸是一种比较特殊在一般植物中罕见的氨基酸,几乎是茶叶特有的成分,也是占游离氨基酸的40%-60%,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可以占到茶叶干重的2%。茶氨酸拥有一种高雅的甜香和鲜爽味,我们把茶氨酸提纯不停用水来稀释,结果发现只需要非常微量的茶氨酸就可以让人的味蕾产生强烈的反应。单纯和味精谷氨酸钠来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茶氨酸的味觉阈值为0.06%,谷氨酸钠就到了0.16%,鲜爽度可以达到味精的2.7倍。养性安神自发现以来,茶氨酸一直是被作为茶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广为研究,茶氨酸使得茶叶具有了浓郁清新鲜爽的味道。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茶氨酸的生理保健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 传统中医认为茶叶具有提神和安神两种截然相反的功效,很多“中医黑”就开始信誓旦旦说这就是中医的不严谨,瞎胡搞。殊不知这种长期观察总结的经验医学,确实是有着他的科学性的。茶汤的大范围流行,在一开始就是僧侣们看重了他们可以在枯燥的每日功课中,提神祛乏,但是喝茶同时又可以使人安静下来。原来是茶叶中既有使人精神产生兴奋的咖啡碱,同时又有能和咖啡碱产生拮抗作用,具有降压安神、改善睡眠、促进大脑功能等功效的茶氨酸。约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在其所著的《食论》中就写到,“苦荼久食益意思”,这说的就是喝茶可以提升醒脑激发灵感的意思。经科学研究发现,喝茶之所以有助于激发灵感是因为茶中含有天然活性因子——茶氨酸。如今茶氨酸已经作为一种治疗焦虑症和失眠的天然镇定剂,活跃在医疗保健领域。 保留茶汤中的茶氨酸茶多酚非常容易溶解,一般第一泡茶就可以泡出50%的茶氨酸,此后每一泡都可以泡出15%的茶氨酸。为了留着茶氨酸能给人带来良好的味觉体验,同时也拥有很多功效,在这茶与热水接触的短短几秒钟之内,不要因为“润茶”损失这些精华,我们也总结了如下的建议。 不同茶叶中氨基酸含量1:针对嫩度较高的名优绿茶、红茶、黄茶,白毫银针等不建议润茶。2:润茶时,出水要快,沁润时间尽量短。 茶氨酸可以给我们放松精神并保持头脑灵活,在繁茂枯燥的现代职场生活中,这一杯茶,可以给我们更好的振作与方式。
2020-08-20
弘益茶道美学
慢茶慢城慢生活
上了这个仓储系统可以使得我们的物料配送速度由原先的半小时提高到现有的五分钟,良品率也可提高到99.8%,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快,更高效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似乎让人们适应了追逐与赶路,从一座城往返到另一座城不是单单的旅行,也可以仅仅是日常上下班交换空间与场景的一部分,堵车,从一环到二环,从周一到周末,可以说每座城市都有高峰等待的时段。 信息的处理与传播速度变得让人望尘莫及,曾几何时收发一封黏上邮票的信件,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现在只要动动手指,信息获取的速度触手可及,内容多元,实时而丰富。画风一转,一切都变的越来越迅疾,似乎未来的技术要让时间追随在人的后面,要让时间最大程度,最高效的为人类服务。今天去接友人,一路扫码,从绿色通道到贵宾通道,一秒钟都不愿耽误,无奈最后还是堵在了高架上,人和车都被安全带拿捏的动弹不得,友人抱怨不迭,都这个时间点了,怎么还这么多车,早知道就不上高架了。再等等看吧,一会就到茶室了,很多的等待是急不得的,我们只能跟着前面的车往前了,你要再想快一点,也只有从此处下车,跑步前进了。 外卖总是很利索的一种存在,争分夺秒的送餐小哥总比我们先到一步。天气热,点的甜品还带着冰没有融化。准备烧水泡茶,太久没来你这了,友人急不可耐,不着急不着急,你得静下心来,烧水也是要时间等待的,在我这里可没有秒开的茶水。利用烧水的时间准备茶点,花生与青枣各摆上一盘,如果喝的寡淡了,可以吃上一点,好让味蕾体验的速度刹刹车,慢下来。茶呢,你是知道的,每一泡茶,在每个人的手里,呈现的味道,都有不同,你常问我为什么坐杯的时间一下长,一下短,不能统一个标准,然后设定好程序,让机器来操作么,那样是不是更加的快捷与标准化。 可喝茶是生活化更多一点的东西,而生活平淡如水,所以和追求工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不同,饮茶是一件慢慢的事,不论什么茶,都得一口口的喝,小口换大口,还要有流香的时间,回味的时间,这是一个让脚步慢下来,心性静下来的体验过程,慢慢的你会发现,动静之间,才是一个相对和谐有序的状态,凡事过犹不及是对人不对事,长久的才会更长久,一泡茶慢下来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茶里的故事,茶外纷纷嚷嚷的一整座城。 喝饱了茶,再去公园走走,散一散身上的茶气,也顺便消化掉一路的疲倦,再看看周围的人,友人和我消失在灯光与人群里。慢茶,慢城,慢生活,快节奏的状态里,希望大家低头赶路的时候,不仅仅在意更快人一步,你看看头顶处,还有月亮挂在上面,星星被打碎了,也一股脑的洒向人间。
2020-08-20
弘益茶道美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27
>
咨询热线:
13759546725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