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几分相思几分甜2019-01-25 17:14:25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木白-文  摄


山青月白,偶有寒鸦鼓噪,这日子就在冬里安静下来。


我是爱这山这夜色的,不然,如何日日惦念,或许,是因为有你呢。我笑看那煮茶的女子,眉目清冷,波澜不惊。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夜是静的,越发的衬的风炉上汩汩沸腾的茶壶热闹起来,窗台上那些个日子久了的干花略显陈旧的颜色在这样醺醺的水汽里竟然鲜活了几分。两人相对,门外是寂寂青山,风吹过,叶落,鸟兽的足音,都穿过这个静夜,来到耳畔,做冬的絮语。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博山茶馆  摄


喝什么茶呢?拉开抽屉,满满当当的瓶瓶罐罐都呈现在眼前,青花的秀雅,粉彩的妩媚,白瓷的素净,粗陶的朴拙,摩挲的日久了,都有些温润的烟火味儿。伸手一摸,那个用整根竹节抠出的茶罐儿里咕噜噜滚出几枚小青柑,这茶耐煮,也搁得住泡,倒是极其适合这种漫漫长夜对孤灯的景儿。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山上有泉,虽不曾是梅花上新雪,却也比纯净水泡出来的茶味儿正,颜色俏。踏着月色,破冰取水,山下灯火璀璨,山上却是一色幽暗,唯有这一间斗室炉火正红,便觉得任时光如水,岁月如河,你我却从未改变,一日,一月,一年。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博山茶馆  摄


迷上小青柑,是一次偶然。电视台的韩姐是个茶客,办公室里各色茶能铺陈大半个桌面,第一次看到装在白瓷罐子里的小青柑就爱不释手,冲泡开来,入口淡淡果香,再品茶香馥郁,入喉回甘甜润,惊艳得很,半日,一粒泡下来竟然味道如初,不曾寡淡。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入手各种年份的小青柑,出门就带上几粒,一粒就能打发半日的时光。


酒喜热闹茶寂寞,若是呼朋引伴,定然是要举杯尽欢,看着一桌子人壶觥交错,言语渐渐恣意,便偷偷退了出来,寻了个清净地儿,取出随身带的一壶一杯,去寻了水来泡茶,却不巧遇见老友也在偷闲,两人便笑嘻嘻的牵了手,去亭子里喝上一杯子体己茶,自此,便与小青柑更是惺惺相惜。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博山茶馆  摄


体己茶,这两个字读出来会有些说不出来的缠绵,会忍不住想起那个折红梅,洗山门的槛外人,也是这样与薛林二位灵秀人儿接吃茶,躲过了几分世俗的繁杂。其实,只是心有所托,终究是情深缘浅,一杯茶,用自己寻常的杯,装着一生的情。


酒浓之后,那女儿环就略显得清淡了,小小一枚苍青色的小青柑是恰到好处的,这茶解腻消食去油脂,润肌肤,养容颜,倒是正适合我们这些腰身日渐臃肿的中年人呢。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博山茶馆  摄


小青柑相较色泽沉郁的陈皮普洱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选六七月未成熟的柑子,经过数道工序的普洱茶,仿佛情窦初开的少女邂逅饱读诗书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一见倾心相许,郎情妾意,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完的相思,日久,则愈加醇厚。所以小青柑是适合久泡的,耐得住时间的。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站酷网  摄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当初年少,在沈从文的《湘西散记》中看到这样的句子,喜欢到不行。


而今,人到中年,却日渐明白,人心易变呵,执着于爱,去终究是转身之后,人走茶凉。倒不如,重新洗杯,煮水泡一杯茶,喝茶,原来独自一个人也不错的。所以我相信,暮年的张兆和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这句话,与其说是一种情到深处的孤寂,倒不如说是一种对未来岁月的释怀与宽容。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站酷网  摄


取出竹签子,在坚硬如铁的小青柑上戳出三洞九孔,扔进新入手的錾了梅花的琉璃壶中,冲入沸水。看着那枚小青柑在水中载沉载浮,仿佛星月流转,草木枯荣,悲喜四季,不过一盏茶的光景罢了。不久,汤色渐渐析出,橙红透亮,香气渐渐馥郁,一杯在手,舌底生津。


消磨了一下午的时光,这一杯茶竟然还是汤色艳丽,口味醇香,若知己,似旧交,日久则情亦深,有些话不必说,也不用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你知道我明白,就足够了。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来源 | 站酷网  摄

曾经的我们爱上一个人,便爱上一座城,爱上一座山,就爱上一痕水,爱到山长水远,爱到蔓草荒烟,爱到无我无心无相,爱到海枯石烂,爱到山无棱天地合。而自从爱上茶,便爱上这些浅浅淡淡不急不缓的日子,才知晓,因缘自有定数,放手自是成全。


想起,日里站在窗边远眺,山阴处的薄雪还未消融,总忍不住开窗看看那些探头探脑的饱胀了许久的玉兰花苞,苍绿色里隐着些许急不可耐,若劝小孩儿样,泡上一粒小青柑,慢慢的品咂过去的清香,将来的醇厚。


undefined


作者:箫陌丨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责任编辑:离苏

图片来源:网络